昨晚,美财长贝森特接受CNBC采访时说:“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的计划完全按计划进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2025-11-26 16:01:36

昨晚,美财长贝森特接受CNBC采访时说:“中国购买美国大豆的计划完全按计划进行,中美两国明年将有更多会晤,两国虽然是天然的竞争对手,但两国关系目前处于良好状态,此前与北京方面达成协议,北京将在未来三年半内购买8750万吨美国大豆,这对美国农民非常重要,中美关系非常牢固,对世界是个好消息!” 对于美国农业界而言,这份大豆采购协议堪称 “及时雨”。作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 “压舱石”,大豆出口额曾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14%,而中国长期是其最大买家。 但受此前贸易摩擦影响,2025 年 5 月起中国一度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这是近 30 年来的首次,导致美国农场主面临库存积压、价格承压的困境。美大豆协会主席曾在 9 月紧急呼吁,中国市场对美国农民的生计至关重要。 如今协议落地,按白宫公布的细节,中国 2025 年最后两个月将先购买 1200 万吨,未来三年每年保底 2500 万吨,总量恰好契合贝森特提到的 8750 万吨。 11 月 17 日中粮集团一次性拿下 84 万吨采购大单,更用实际行动印证了 “按计划进行” 的承诺,直接推动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货创下 17 个月新高,让美国农民的担忧化为喜悦。 从中国视角来看,这场采购既是兑现承诺,更是基于自身需求的理性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4 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 1.05 亿吨,大豆加工后的豆粕、豆油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生产和食用油供应稳定。 随着冬季肉类消费旺季来临,国内对豆粕的需求持续上升,此时加大美国大豆采购,既能保障产业链稳定,还能通过规模化采购平抑原料价格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并未放弃采购多元化,仍保持着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进口,但美国大豆的回归,让中国市场获得了更充足的供应保障,也避免了单一来源的风险,这正是成熟贸易策略的体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豆贸易的回暖正在撬动中美经贸关系的整体改善。 贝森特提到 “明年将有更多会晤”,这与 10 月中美元首韩国会晤、11 月吉隆坡经贸磋商的成果一脉相承。 此次协议中,中国暂停了针对美国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美方也在贸易政策上展现出灵活性,这种相互让步打破了此前的僵局。 要知道,中美在大豆贸易上本就具有天然互补性:美国有充足的产能,近一半大豆产量依赖出口;中国有庞大的需求,随着畜牧业发展需求持续攀升。这种互补性在贸易摩擦期间被暂时掩盖,如今随着协议落地,正在重新释放活力。 对于全球而言,这场大豆贸易合作的意义远超双边范畴。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其经贸合作的走向直接影响全球贸易稳定。 贝森特强调 “中美关系非常牢固,对世界是个好消息”,并非虚言 —— 中美大豆贸易的恢复,不仅让两国相关产业受益,更向世界传递了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的信号。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对华农业出口曾为美国提供约 21 万个就业岗位,随着合作深化,这些岗位将得到进一步保障,而中国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更稳定的市场供应和更平稳的物价,这种互利共赢正是贸易合作的应有之义。 当然,中美作为 “天然的竞争对手”,关系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但大豆贸易的顺利推进证明,只要双方摒弃零和思维,聚焦共同利益,就能找到合作空间。 未来,随着更多会晤的举行和协议的落地,相信中美经贸关系将在竞争中寻求平衡,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而这场围绕大豆的贸易故事,终将成为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精彩注脚。

0 阅读:6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