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1月25日报道,中国、日本、韩国三代表将于明日前往香港,出席东盟与韩中日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26 10:44:55

韩联社11月25日报道,中国、日本、韩国三代表将于明日前往香港,出席东盟与韩中日(10+3)财政和央行副手系列会议。但目前不确定中日代表是否会单独会面。 东盟与韩中日(10+3)财政和央行副手系列会议是10+3 财金合作机制框架下的官方副部级会议,由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财政部副部长和央行副行长级官员参加,是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决策平台。本次会议在中国香港举办,举办日期是11月26-27日,与第四届东盟+ 3 经济合作与金融稳定论坛同期举行。 别以为这个会议只是群官员凑在一起开个会,这地界儿的金融稳定能不能扛住风浪,不少门道都藏在这种 “低调碰头会” 里。 这机制说起来也算 “吃过见过” 的老江湖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把东南亚搅得天翻地覆,各国才猛然发现单打独斗根本扛不住风险,1999 年越南河内和菲律宾马尼拉连着开了两次会,这副手会议的架子才算搭起来,说白了就是亚洲金融圈的 “联防队”,专门防着危机再来敲门。 这么多年下来,这 “联防队” 可不是光喊口号,真拿出了硬家伙。2000 年搞的 “清迈倡议” 算是开了头,各国签了 16 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 840 亿美元,中国当时就给 165 亿美元的出资额度,相当于在邻居家备了应急钱。 后来觉得双边太松散,2009 年干脆把外汇储备库扩到 1200 亿美元,2012 年直接翻倍到 2400 亿美元,中日各扛 32% 的出资,韩国 16%,东盟占 20%,这体量搁当年能顶得上不少中小国家的全年 GDP 了。 更实在的是 2021 年还把救助资金和 IMF 脱钩的比例从 10% 提到 40%,意思就是咱亚洲自己的事儿,能自己说了算就不麻烦外人。 这次选在香港开也挺有讲究,别光觉得香港是购物天堂,它可是亚洲金融圈的 “超级联系人”。香港金管局常年跟着 10+3 的会跑,2025 年厦门的工作组会上就有它的身影,加上这里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区域里的本币结算、债券发行都得靠它搭台子。 之前亚洲债券市场发展倡议(ABMI)搞了十几年,想让亚洲的钱投在亚洲,香港在里面帮着搞清算、拉投资,算是实打实的 “后勤部长”,选在这儿开会,比在别的地方多了层 “落地执行” 的意味,毕竟聊金融合作,得找个真能办事的地方。 至于中日代表会不会单独见面,这事儿还真没准谱,但也不是没迹可循。表面看双方合作不少,2024 年 10 月刚续签了 2000 亿元人民币 / 34000 亿日元的本币互换协议,9 月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还和日本财务官开了视频会,专门聊 10+3 框架里的合作,算是有 “合作基础”。 可真到单独碰面,就得看有没有 “硬需求” 了。要知道这机制里的 “老大难” 从来不少,比如 CMIM 这 2400 亿美元的储备库,成立这么多年愣是没真正启用过,韩国当年缺流动性宁愿找美联储签协议,也没动这儿的钱,说明里面的协调成本不低。 中日作为出资大头,在监测标准、救助条件上难免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是没到非聊不可的份上,不如先在大会议里把共识攒够,省得单独碰面还得费口舌。 再说这次会议跟第四届东盟 + 3 经济合作与金融稳定论坛撞一块儿,更说明不是 “单聊公事”。一边是官员定政策,一边是业界谈落地,比如怎么搞快速融资工具、怎么深化本币债券市场,这些事儿光靠副手们拍板不行,还得听市场的声音。 2025 年 5 月的财长会上就说了要搞聚焦中长期问题的技术援助工具,这次副手会大概率要细化方案,毕竟现在全球经济跟踩跷跷板似的,一会儿通胀一会儿衰退,东盟那些小国家抗风险能力弱,10+3 要是不把 “安全网” 织得更密点,真出事儿就晚了。 说到底,这会议就是亚洲金融圈的 “家庭聚会”,中日代表见不见面是 “家务事”,但只要能把 2400 亿储备库的用处理顺、把本币合作的路子走通,让区域里的钱能自己转起来,就算没单独碰杯,这趟香港也没白来。 毕竟 1997 年的教训摆在那儿,再风光的经济体,没了邻居帮衬,遇上风浪照样得慌神,这大概就是这老机制能撑二十多年的根本原因。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