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只是喊话说别再给日本出口稀土,结果立刻有网友坐不住了,不但嚷着要彻查他家里

寻觅往昔风华 2025-11-26 10:18:57

高志凯只是喊话说别再给日本出口稀土,结果立刻有网友坐不住了,不但嚷着要彻查他家里有没有任何带“日本基因”的东西,凡是沾到日本零件的统统得搬走,还喊着要禁止高志凯坐飞机、高铁之类的交通工具,因为这些设备八成也含着日本制造的零部件。   这场看着有点魔幻的舆论风波,起点却很现实:日本政客在国会炒作涉台“存亡危机事态”,妄图为自卫队对华动武铺路,引发中国社会强烈不满,苏州大学讲席教授高志凯录视频发声,给出几条对日反制建议: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收紧日本海产品和农产品进口,提醒中国游客先别往日本扎堆,暂停日本护照免签,并对一年内参拜靖国神社的人收紧来华门槛。   这些原本是拿来对付日本挑衅的工具,话题却被少数网评带偏,揪着“教授家里用不用日本货”“坐不坐高铁”不放,把公共议题变成对个人的道德审判,看到这一步,你更关心政策,还是更在意学者家里用啥?   稀土被业内叫作“工业维生素”,中国在资源和加工上牢牢占优,二〇一〇年东海撞船事件后,中国收紧对日出口,日本高端制造立刻吃紧,这一点到现在都记忆深刻,日本忙着多元化布局,但对华依赖仍在六成上下,中国依旧握着关键阀门。   从这个角度看,把稀土当作筹码,是立足现实利益的专业判断,问题出在另一头:一些情绪化声音把国家层面的博弈,硬是拧成个人生活的“洁癖测试”,全球产业链早就缠在一起,高铁、飞机、手机里有日本零部件很正常,把这些一概当成“态度问题”,只会让普通人的生活变成一场难以通过的考试。   更尴尬的是,这类“查家抄物”的做法,对日本不会构成哪怕一丁点实质压力,只会吓退那些愿意认真出主意的人,让专业声音被情绪噪音挤到角落里,面对日本的挑衅,国家要冷静算账,盯住关键环节出牌,舆论场要给专业声音一点空间,别把放大镜老对着自己人。   情绪可以有,但别乱伤人,旗帜要鲜明,但不用靠“查家底”来证明,真正有分量的爱国,不是把生活过成打勾打叉的表格,而是让对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你觉得,在围绕日本的这盘大棋里,是继续把争论卡在“谁用了几样日本货”上更有意义,还是把注意力拉回到那些真正能改变格局的筹码上更重要?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