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短短10天内,分别和5名女子约会开房,自己却一分钱没掏,而且吃的喝的,就连用的手机,都是女方给的钱,5名女子前前后后,花了5万元在男子身上,原来,她们都被男子“富豪”表象给骗了,面对警方,男子直言不讳:警官我说句实话,我无非就是想白嫖! 是什么让5名女性在短短10天内心甘情愿为一个陌生男子花费数万元? 凌晨三点的上海天桥,石阶上还留着他蜷缩的体温,捡来的旧外套被露水浸得发硬;正午的阳光透过五星级酒店落地窗,照在他最新款潮牌卫衣上,手机屏幕亮着刚上市的苹果logo——这卫衣是上周刚认识的李女士买的,手机则来自更早被骗的张女士。 陈某在上海混了八年,没正经工作的他,把商场长椅、ATM机房当成“临时宿舍”,却总能在约会时摇身一变,成了“资深投资经理”。 他的社交账号像精心布置的舞台:头像用的是从财经杂志翻拍的精英肖像,朋友圈里“会议室奋战八小时签下千万订单”的文案配着写字楼照片,“刚落地深圳”的定位下是机场VIP厅的自拍——这些内容,他从不点赞别人,只专注打造自己的“商业版图”。 为了让“富豪”人设更可信,他甚至注册了个“陪玩中介”小号,在婚恋平台发布“高薪陪伴”信息,标价每小时300元。 有女子咨询时,他就切换账号回复:“先交10%中介费锁定名额”,这笔钱自然进了自己口袋。 和女性开房时,他总有个固定动作:进房后先从公文包掏出个牛皮纸信封,“刚取的现金,放保险箱安全点”,边说边当着对方的面塞进柜子——里面码得整齐的,全是印着“练功券”字样的假钞,厚度却足以让人心生“他不缺钱”的错觉。 吃饭买单时,他总会突然盯着手机皱眉:“奇怪,银行APP又崩了”;买奶茶时则拍着大腿叹气:“忘了今天限额,这破系统”。 被“现金信封”迷惑的女性,大多会主动掏钱:“没事,我先垫着,等你弄好再说”。 节奏最快的一天,他中午还和第四个姑娘在日料店吃刺身,晚上就带着第五个姑娘住进了另一家五星级酒店,身上那件限量版外套,还是前一位“女友”送的礼物。 转折点出现在第五位受害者身上。 那天她在酒店等陈某洗澡,无意中瞥见保险箱钥匙没拔,好奇打开后,一沓印着“练功券”的纸片让她瞬间清醒——所谓的“现金”,不过是银行培训用的道具。 民警上门时,他正穿着某女士送的名牌衬衫,躺在酒店大床上刷手机。 面对质问,他反而理直气壮:“她们自愿花钱,怎么算骗?” 可当警方拿出他小号骗中介费、朋友圈盗图的证据,陈某才低下了头。 最终,他因涉嫌诈骗罪被依法批捕。 有网友调侃:“这演技该拿奥斯卡,白天天桥当床,晚上五星装郎”;也有人犀利点评:“那沓练功券,堪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最佳道具”。 剥开层层伪装,陈某的骗术其实简单:抓住部分女性对“精英身份”的向往,先用朋友圈的虚假动态建立信任,再用“练功券现金”设下心理暗示——让对方先入为主认定“他只是暂时不便”,主动付钱时甚至觉得是“帮大忙”,毫无防备。 这类“身份诈骗”往往有个共同点:只“秀”不“花”,秀现金厚度、秀人脉广度、秀消费档次,却从不愿主动掏一分钱。 更狡猾的是他的“循环骗局”:用A女士送的潮牌外套装点自己,骗B女士时更显真实;收来的“中介费”又成了下一次约会的“道具资金”,让这场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得以延续。 有人说“这些女性太轻信”,可当“青年才俊”的光环加上“暂时困难”的借口,有多少人能立刻识破? 这场闹剧撕开了一个真相:所谓的“优质对象”,可能只是精心包装的骗局;那些主动为你花钱的“富豪”,或许连一顿饭钱都掏不出。 如今,陈某因涉嫌诈骗被批捕,那些曾让他风光的潮牌、手机,最终成了指证他的证据。 这场用谎言堆砌的“富豪梦”,终究在铁窗里碎得彻底
防不胜防!河南濮阳,一男子收到1300元,他一查账单,转钱的人他不认识,男子认为
【10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