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对俄却常常保持谨慎态度。第一,日本背后的联盟国就是“纸老虎”。第二,日本之所以对俄罗斯有所忌惮,因为二战结束后,苏联将约60万日军战俘押送到了西伯利亚改造营。 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后,美国带头拉着北约和一堆盟友围堵,制裁一波接一波,日本也跟着表态支持,冻结俄罗斯资产,限制能源进口啥的。可两年多过去了,冲突不但没停,反而胶着成泥潭。俄罗斯的经济非但没崩盘,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24年俄罗斯GDP按购买力平价算,已经超过日本,稳坐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全球排第四。能源出口转道亚洲,军工产能满血复活,卢布汇率稳得一批。这边厢,西方阵营呢?美国军援承诺一拖再拖,欧洲国家自己能源短缺,德国法国都叫苦连天,通胀高企,工业链子乱套。日本呢,作为外围玩家,眼瞅着自家汽车和电子产业受供应链冲击,制裁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后,电价水涨船高,老百姓怨声载道。 日本为啥不使劲儿?因为这联盟看着铁板一块,实际一戳就漏风。北约东扩喊了三十年,俄罗斯红线碰了又碰,结果呢?乌克兰战场上,西方援助的武器堆积如山,可前线推进寸步难行。欧洲内部意见不一,匈牙利斯洛伐克公开唱反调,美国国会预算批不下来,日本夹在中间,跟着喊口号容易,真卷进去赔本。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证明,它有底气扛住压力,转身找中国、印度卖油气,经济增速4.1%,创下历史新高。日本决策层心里算盘打得精:万一联盟松动,自己孤掌难鸣,还不如留点儿后手。搁谁身上都得谨慎,这不是怂,是现实主义。 当然,联盟的虚实是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还得挖到历史根儿上。二战刚收尾,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基本全军覆没,抓了将近60万日军战俘。这些人不是光投降那么简单,直接被打包押到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劳改营,强制劳动改造。这数字不是随便说说,根据苏联解密档案和日本战史研究,实际俘虏在56万到76万之间,其中日本人占大头,还有朝鲜辅助部队。苏联当时战后重建急需劳动力,就把这些战俘扔到冻土带,干伐木、修铁路、挖矿的重活儿。环境那叫一个惨,气温低到零下50度,棚屋半埋地下,漏风透寒。每天劳动15小时起步,早晨哨子一吹就得爬起来,抓工具上工,晚上拖着身子回来,勉强咽下300克黑面包加咸汤。 死亡数字触目惊心,据日本官方统计和国际历史学家估算,约有5万到17万战俘死在营里,比例高达10%。主要死因是严寒、饥饿和疾病。斑疹伤寒、坏血病、肺炎横行,医院缺医少药,截肢都用锹头干,感染后基本没救。苏联管制严,偷懒就挨鞭子,军官还得被迫踩日本旗,目睹同伴枪决啥的。劳改营分布广,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战俘们步行或火车运过去,途中就冻死一批。遣返拖到1950年代初,分批回国,但总人数只剩50多万,剩下的要么病亡,要么融入当地。这段历史在日本民间流传广,幸存者回忆录一堆,成了集体创伤。每次俄日谈判,北方四岛问题一上桌,这旧账就冒头,日本自然多一层顾虑,不敢硬碰硬。 这历史疤痕到现在还影响着日本的对俄心态。北方领土争端就是活例子,二战末苏联占了择捉、国后、色丹、齿舞四岛,日本叫北方四岛,坚持要全要回来。俄罗斯视之为南千岛群岛,铁板钉钉主权。1956年联合声明里,苏联答应签和平条约后考虑还两个小岛,可日本不干,非得四个全要。结果呢?条约签了快70年,还悬着。202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开说要访择捉岛,日本外相急了,表态立场不变,但实际动作小。俄乌冲突后,日本跟风制裁,冻结资产、禁能源贸易,俄罗斯反手停了联合经济项目,关系降到冰点。俄罗斯外交部直言,日本政策毁了对话基础,莫斯科得用反制措施回击,比如加强岛上军事部署,部署反导系统。日本呢?嘴上抗议,实际不敢动武,因为军事实力对比悬殊,俄罗斯核武和常规部队远超日本自卫队。 日本对俄的谨慎是多重因素叠加,联盟纸老虎的现实,让它不敢孤注一掷;历史战俘惨剧,成了心理底线;当下经济纠葛和领土死结,更是拉扯着双手。俄罗斯用行动证明,它不是好惹的,日本自然步步为营。联盟看着强大,实际内耗多;过去创伤深,影响代际;现在经济军事拉锯,谁也不想先眨眼。俄罗斯稳扎稳打,日本只能边走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