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 年,杀害过小萝卜头的国民党特务杨钦典,偷偷将 19 名革命志士放出监狱,这一举动让本该处极刑的他有了一个意外的结局! 杨钦典的后半生一直是个沉默的农民,他日复一日地在那三亩地里刨食,晚上坐在院子里对着那堆锄头镰刀发呆,偶尔帮村里的邻居挑水、搭棚子。 甚至当那个把他关了20年的劳改判决下来时,他也没喊冤,只是低头说了句“这是还债”,然后在狱中织布修路,一刻不敢偷懒,这份沉甸甸的赎罪感得从1949年那个血腥味很重的深秋夜晚说起。 当时,41岁的杨钦典是重庆白公馆里满手血污的国民党特务班长,就在那之前的几个月,他甚至亲眼目睹、亲身参与了对那个名叫宋振中的孩子的处决——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小萝卜头”。 那半截带血的铅笔头和孩子惊恐的眼神成了戳在他心尖上拔不掉的刺,到了10月中旬,渣滓洞外的炮火声越来越密,在这个早已乱成一锅粥的监狱里,一份从枕头下摸出来被翻得起毛的家书,和铁窗内犯人的一句话,成了让他心里纠结的两股力量。 那是犯人罗广斌借着递咸菜的机会抛出的那根救命稻草:“新中国成立了,北平都升旗了。”这句话要是搁在半年前,杨钦典肯定拔枪就上了,但此刻,揣着老母亲劝他“分了地赶紧回家”的信,看着上级特务们没头苍蝇似的恐慌,这个曾经为了混口饭吃才穿上军装的河南穷汉子心里的防线塌了。 真正的生死时刻卡在11月27日傍晚,监狱长雷天元那天把满屋子的特务召集起来,拍在桌上的是一道“清空牢房”的死命令。 杨钦典握着那串沉甸甸的钥匙,站在关押罗广斌等19人的牢门前,此时外面的枪声已经响得像爆豆子一样。 铁栏杆那边,罗广斌没求饶,而是死死盯着他的眼睛承诺:“你要是把门开了,我们十九个人全是你的证人。” 一边是执行屠杀令后陪葬的绝路,一边是可能活命的险棋,或许是小萝卜头临死前的眼神再次闪回,或许是想给还在河南老家盼归的娘一个交代,杨钦典赌了一把。 那把锈迹斑斑的钥匙终于插进了锁孔,“咔哒”一声,杨钦典将这些人全放了,为了掩护这群人撤退,他甚至还要强装镇定,在路过警卫室时故意扯着嗓子吼了一句“解放军进城啦”,趁着士兵们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的档口,把人领进了后山的灌木丛。 分手时,罗广斌写下的那张纸条,就是后来压在他枕头底下几十年的那张,次日重庆解放,他在街头看着严明的解放军徘徊了三天,最后攥着那张纸条走进了公安局。 正是这张纸条和幸存者们的一致证词,让他从必然的枪决名单上滑落,变成了一个回乡种地的普通人。 虽然后来历史的风波没饶过他,让他再次在那场长达20年的牢狱之灾里反复回想过往,但到了1982年,也是靠着这无可辩驳的档案记录和证人回忆,重庆法院撤销了原判。 恢复名誉那天,74岁的杨钦典没了年轻时的慌张,也没了入狱时的认命,他只是拒绝了政府的补助,又一次回到了那一亩三分地。 这一辈子,从拿枪的特务到拿锄头的老农,杨钦典在晚年几乎对他从前的身份闭口不谈,只有当记者提起那19个获救者时,他那浑浊的眼里才会泛起一点光亮,对于他来说,那是他漫长而充满污点的一生中,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像个人样地活过的夜晚。 信源: 人民文摘——杨钦典的“黑”“红”人生 杀害小萝卜头的凶手觉醒后释放19名革命者,后续发展如何?——度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