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看的人眼泪直流!11月21日报道,爸爸去世,妈妈选择改嫁,希望 10 岁的女儿能理解自己!女儿为了让妈妈能过得好,点头同意。女孩:“我在幼儿园学过,人不能自私!我不能用自己的自私,打赌别人可以接受有孩子的女人。” (信息来源:张晓磊;最高人民检察院——农村留守儿童,应该被看见!) 父亲的意外离世,猝不及防砸进平静的生活,让这个满是欢声笑语的小家瞬间没了生机,年轻的母亲在最初撕心裂肺的悲痛过后,很快便有了改嫁的念头。 只是这个 “重新开始” 的计划里,并没有将小芳纳入其中。她总觉得带着女儿会拖累自己,没法 “顺利开启新生活”。 为了让这个决定显得合情合理,她一次次柔声安抚着女儿,说自己没能力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她,只有改嫁后经济条件好了,才能安心供她读书,等她大学毕业那天,一定回来接她。 面对母亲的选择,小芳把涌到眼眶的泪水硬生生憋了回去,小小的身子挺得笔直,懂事地点了点头,说自己不怪妈妈,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耽误妈妈的幸福,更不能困住妈妈的人生。 这番远超年龄的话从一个十岁孩子嘴里说出来,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父亲走了,母亲也远走他乡,小芳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日子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艰难得让人喘不过气。 爷爷患有多年的高血压,每天都得按时吃药,那一小瓶药成了家里一笔固定且不能省的开支;奶奶膝盖不好,走路一瘸一拐,别说干重活,就连长时间站立都费劲。 家里的重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在了小芳稚嫩的肩膀上。爷爷奶奶看着她瘦小的身影,眼角总是藏着抹不去的心疼,常常背着她偷抹眼泪,觉得委屈了这孩子。 即便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小芳也从没放弃过学习。每天忙完家务,不管天多晚、人多累,她都会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本上字迹工工整整,每道题都做得认认真真。 有时候遇到不会的难题,她就用铅笔在本子上做好标记,等到上学的大孩子放学回来,就赶紧跑去请教,或者攒着问题等到课堂上问老师。 她心里清楚,读书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也是爷爷奶奶和远走的妈妈对她的期望,不能让他们失望。虽然生活清苦得像一杯白开水,但小芳的脸上总能挤出温暖的笑容。 她从不主动提起妈妈,也从不抱怨生活的艰难,仿佛所有的苦难都被她悄悄藏在了心里最深处,只把乐观和坚强展现给身边的人。 幸运的是,小芳的遭遇被下乡支教的公益人发现了。志愿者刚来村里支教不久,一次去学生家里走访,路过村头的菜地时,无意中看到小芳在地里干活的场景。 通过和爷爷奶奶的闲聊,志愿者才慢慢了解到小芳的身世,得知她既要照顾生病的老人、操持繁杂的家务,还要挤出时间坚持学习,心里深受触动。 之后,志愿者特意多关注了小芳,课堂上发现她不仅懂事坚强,学习成绩也很优秀,总是坐得最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志愿者被小芳的坚强和懂事深深打动,当即决定资助她继续学业,承担起她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让她不用再为读书的费用发愁,能安心坐在教室里学习。 为了让小芳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志愿者把她的故事拍成了视频,发布到了网上。视频里,小芳的纯真笑容,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大家纷纷为小芳的坚强点赞。 小芳知道,自己的人生因为这些素不相识的爱心发生了改变,而她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吃过的苦。 面对母亲的离开,尽管她心有不舍,却坚强地表示,若是把妈妈强行留在自己的身边,她不开心,自己也不会开心,如今有了更多的人的帮助,她也非常地开心。 小芳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我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还有上千万像她一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祖辈隔代监护,面临着亲情缺失、生活艰难、心理关怀不足等诸多问题。 这些孩子像 “山里的种子”,小芳是幸运的,遇到了善良的志愿者和众多爱心人士,但还有更多留守儿童的困境未被看见。 守护这些孩子,不仅需要个体的善意,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合力,让每一个 “小芳” 都能卸下重担,在阳光下安心成长。 十岁的小芳,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风雨,用她的坚强和懂事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帮助,相信在爱心的浇灌下,她的未来一定会充满阳光,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