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回应未来是否参赛:全运会或成最后一战,俏皮留悬念却藏深情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体育播客!37岁的马龙在全运会男团夺冠后,关于“未来是否继续参赛”的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作为国乒传奇,他手握全运会金满贯,职业生涯早已圆满,可面对媒体追问,他的回应既俏皮又耐人寻味,既藏着对赛场的不舍,也透着对未来的清晰规划。今天咱们就梳理马龙近期关于参赛的多次表态,看看这位“龙队”究竟如何规划职业生涯的尾声。先从全运会夺冠后的混采说起,这是马龙近期最直接回应参赛问题的场景。当被问及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参赛时,他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反而俏皮地说:“在网上多得是,不好说,付费吧。哪天跟王楚钦学习的时候。”这番玩笑话逗乐了在场媒体,却也让球迷捕捉到细节——他提到“跟王楚钦学习”,暗含着对年轻队友的认可,也隐约透露出“逐渐交棒”的信号。毕竟37岁的年龄,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已属“高龄”,此前他也在训练中坦言“不太可能一天两节那样规律了”,更多是利用碎片时间保持状态,比如“早上8点到训练馆,先练一小时身体再练球”。而在此之前,马龙其实已多次释放“参赛重心调整”的信号。2024年12月,他明确宣布“不退役,但计划参加2025年全运会”,却对2024年世乒赛等国际赛事只字未提;2025年1月,他更直接表示“第十五届全运会应该是我最后一届全运会”,还提到“运动规律告诉我,这并不容易,会看届时的能力指标决定是否出战”。这些表态串联起来不难发现,他的参赛计划早已聚焦“国内赛事”,尤其是全运会,国际赛场的淡出已成定局——毕竟巴黎奥运会后,他就主动退出WTT世界排名体系,连乒超联赛都未参赛,更多精力放在了乒乓球推广和青训相关工作上。很多人好奇,马龙早已不缺奖金和荣誉,为何还要坚持参加全运会?答案藏在他对“感恩”与“责任”的坚守里。作为北京队培养的运动员,他曾直言“想通过全运会回报北京队的恩情”,这是他第五次代表北京队征战全运会;同时,作为乒协副主席,他也希望借助自己的参赛,将乒乓球运动推广给港澳同胞,让全运会更有影响力。至于“为奖金参赛”的猜测,显然站不住脚——据统计,他22年国家队生涯的赛事奖金超2000万元,加上代言和工资,总收入早已破亿,全运会30-50万元的奖金对他而言,远不如“圆满职业生涯”和“回报团队”重要。更让人动容的是,马龙虽在“是否继续参赛”上留有余地,却早已明确“不会离开乒乓球”。他在采访中说“不打球太难了,即使不参加比赛,也会抽时间练球”,还提到退役后会专注乒协副主席工作,完善青训体系、推动国际交流,甚至可能参与商业投资和乒乓球推广。就像他拿“老瓦杯”冠军、教孩子握拍、为体育品牌站台那样,他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对乒乓球的热爱——从“赛场拼搏”转向“行业深耕”。如今,全运会金满贯的达成,让马龙的职业生涯再无遗憾。他在混采中说“每场比赛都要展现最好的自己,认真完成目标”,这份职业精神从未因年龄减退;而“付费才说是否参赛”的俏皮回应,更像是他对球迷的温柔互动——既不把话说死,也给大家留下“或许还能在表演赛看到他”的期待。(结尾)马龙用“不把话说满,却把事做透”的态度,诠释着传奇的收尾。如果你想回顾他全运会夺冠的关键比赛片段,或是整理他历年关于“参赛与退役”的表态时间线,我可以帮你梳理成清晰的内容。咱们下期再见~
王楚钦真是难啊两次全运会男单决赛都碰到名宿2019年全锦赛男单决赛中,碰到3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