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报道,安徽安庆,女子把情人带到租房,跟他发生关系后,当晚两人相拥而眠,谁料,半夜12点,女子醒来发现情人口吐白沫、翻白眼,脑袋耷拉着,怎么叫都不应,女子吓坏了,赶紧叫醒她儿子。 母子俩轮流给情人做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可情人被送医后还是不治身亡,家属告上法庭,向女子索赔37万,法院判决让人意外。 2023 年 10 月安庆出租屋深夜,王某儿子跪在地上,双手按压陈某胸口,汗水顺着脸颊滴在地板上。 “医生!他还有救吗?” 王某握着电话的手发抖,耳边传来急救中心 “保持按压” 的指令。 没人想到,这场紧急抢救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一场 37 万索赔的官司,和最终 3 万元的道德教训。 几个小时前,陈某还和王某在出租屋里商量证券投资的事,偶尔笑着说 “等赚了钱换个大点的房子”。 王某给陈某递水杯时,注意到他手指有些颤抖,随口问:“是不是感冒还没好?”陈某摇头,拿起桌上的药盒倒出几粒甲亢药:“老毛病了,吃点药就没事。” 他没提自己做过胰腺手术,更没说最近总觉得胸口发闷 —— 这些隐瞒,成了后来争议的关键。 晚上 11 点多,两人准备睡觉,陈某突然腿软,差点摔倒在床边。 王某扶着他,语气里带着担心:“要不明天去医院检查下?”陈某却摆摆手,脱掉外套躺进被窝:“就是输液后的反应,睡一觉就好。” 王某看着他闭上眼睛,没再坚持,自己也很快进入梦乡,没察觉身边人的呼吸渐渐变弱。 半夜 12 点,怪异的鼾声把王某惊醒。她转头一看,陈某的头歪在枕头上,嘴角流着白沫。 她推了推对方,没反应,伸手摸他的鼻息,瞬间慌了 —— 一点气都没有。 她连鞋都没穿,跑到儿子房间叫醒他:“快!你陈叔叔出事了!”母子俩轮流做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儿子一边按一边哭:“叔叔你醒醒啊!” 救护车赶到时,陈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医生检查后说:“心源性猝死,没救了。” 死亡证明下来那天,王某拿着纸,手都在抖,她主动去派出所报案,把所有事都说了。 “我知道我们关系不正当,但我真的尽力救他了。” 她跟民警反复强调。 可半个月后,法院传票寄到出租屋,陈某家属以 “未尽到照顾义务” 为由,索赔 37 万元。 庭审那天,陈某家属坐在原告席上,情绪激动:“我丈夫在她屋里出事,她能没责任?” 他们拿出陈某的病历,说王某明知对方身体不好,却没及时送医,属于过错。 王某的律师当场反驳:“陈某隐瞒心脏隐患,且拒绝就医,自身应承担主要责任。” 法官调取了急救记录和报警录音,确认王某母子事发后及时施救,没有放任不管。 法院最终的判决,让在场人都有些意外:驳回 37 万索赔,但王某需补偿 3 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陈某猝死是自身疾病导致,与王某无直接因果关系。” 法官当庭解释,“但王某与有妇之夫同居,违背公序良俗,给家属造成精神伤害。” 王某拿到判决书,没上诉 —— 她知道,这 3 万元是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买单。 判决生效后,王某很快退了出租屋,带着儿子回了老家。 她在小区附近的超市找了份收银工作,每天早上 7 点上班,晚上 9 点下班,生活过得很规律。 儿子学校开家长会,她每次都去,老师夸孩子最近开朗了不少,她听了眼圈发红。 “以前是我糊涂,以后会好好陪你过日子。” 她常跟儿子说这句话。 如今,王某已经在老家生活了一年多,没再跟陈某的家人联系,也没再提起那段往事。 超市里遇到熟人问起过去,她只笑着说:“以前不懂事,现在只想好好过日子。” 偶尔整理旧物,看到陈某留下的证券资料,她会默默扔进垃圾桶 —— 那段错误的关系,她不想再回忆。 而陈某的家属,也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没再纠缠,生活慢慢恢复平静。 现在,王某每天下班回家,会陪儿子写作业,周末带他去公园玩。 儿子偶尔会问:“妈妈,我们还会回安庆吗?” 她摇摇头:“这里挺好的,我们不回去了。” 她把 3 万元的教训刻在心里,也常跟身边的人说:“做人要守规矩,不然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 这场因婚外情引发的风波,最终以 3 万元收尾,却给两个家庭留下了永远的警示 —— 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永远不能碰。 信源:红星新闻 2025-11-17 16:41 男子与情人发生关系后当晚同居猝死,家属索赔37万!一审判情人补偿3万元抚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