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闺蜜软磨硬泡地拉我去约饭。这几日胃正闹脾气,本没什么胃口,却拗不过她的热情。最终妥协,在小店点了份清淡的小米粥和素菜,想着陪她说说话就好。 谁知,这位“美食评论家”刚尝一口,就蹙着眉嚷嚷:“不行不行,这味道不对,咱们得换个地儿!” 我哭笑不得。眼看那碗刚上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实在不忍浪费,便灵机一动,找店家要了个带盖的杯子,小心翼翼地将粥倒了进去。于是,街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她风风火火地走在前面寻找新目标,我则端着一杯“特制饮品”,像个跟班似的走在后面。 她回头瞧见我这般模样,忽然笑盈盈地停下脚步,打趣道:“瞅你端的这个杯子,一下子就看出了咱俩的年龄差距!” 我一头雾水,看看手里的杯子,不明所以。 她笑着揭秘:“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街上哪个手里不是端着奶茶咖啡?再看看你,居然端着一杯小米粥!这画风,太有年代感了。” 我先是一愣,随即和她一起笑出声来。这个角度,倒是新鲜又精准。 是啊,年轻人的手里捧着的是糖分和多彩的社交货币,而我手里捧着的,是朴实无华、滋养脾胃的温热。这并非是什么差距,而是不同人生阶段自然而然的選擇。 那一刻,我手中的杯子不再只是容器。它装着闺蜜任性的关怀,也装着我对自己身体的照拂。我们一个依旧追逐着味蕾的刺激,一个开始懂得欣赏平淡的滋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并肩走在同一条街上,分享着同一段午后的时光。 这份情谊,比任何奶茶都来得温暖、妥帖。原来,真正的闺蜜,就是能读懂你杯中小米粥里,藏着的所有温柔与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