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6吨左右的日本北海道扇贝已作为首批货物发往中国!可这家进口日本扇贝

掘密探索 2025-11-19 15:48:06

据日媒报道,6 吨左右的日本北海道扇贝已作为首批货物发往中国!可这家进口日本扇贝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2023年8月,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件闹得甚嚣尘上,备受全球瞩目。中国反应迅速,果断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犹如一道闸门落下,瞬间关闭了日本水产品的中国市场通道。   这对日本渔业打击可太大了!2022年,日本卖到中国的水产品值871亿日元,其中扇贝占了九成多,北海道是日本扇贝的主要产地,禁令一下,当地的渔民和加工企业日子可不好过,只能靠政府补贴撑着。   2025年6月出现转机,中国表示可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不过将福岛等10个高风险都县排除在外,且设置了极为严苛的进口条件。   进口的企业得先通过中方的注册审批,产品得符合放射性物质的检测标准,而且中方还要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测,自己抽样检查,这次首批进来的6吨扇贝,就是按这个政策来的“样板货”。   它们来自北海道,不在禁运名单里,还得经过严格的检查流程:到中国港口前要先申报,到了港口用机器检查,再花3到5天做实验室检测,合格了才能放行。 这次进口扇贝的公司,虽然媒体没咋报道,但他们的做法一看就明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挑风险最低的北海道产区,严格按照中方的检测标准来,一点毛病都不能有,这样才能让市场信任他们。   日本水产品以前对华出口吃过大亏,2023年禁令后,他们想把扇贝卖到墨西哥、越南这些地方,结果运输成本太高,人家还不太接受,最后没成功,现在中国市场“有限开放”,成了日本渔业唯一的救命稻草。 不过,这批扇贝能进来,可不只是做生意这么简单,2025年11月7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说了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话一出来,中日关系立马紧张起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扇贝进口更像是一场“风险能控制的技术性尝试”:中国用严格的检测划了条红线,日本想用“合格产品”试试中国的底线。   但信任这东西,比市场开放难修复多了,中国消费者对“核污染”特别敏感,就算检测合格了,商家还得标上“不是福岛产的”,生怕被误会成“问题货”。 这批扇贝能进来,是中日贸易在政治和商业利益之间暂时找到的一个平衡点,对中国来说,政策不是死板的,是根据科学证据和国际监督“有条件调整”的,这说明咱们的监管体系挺成熟的。   但对日本来说,光靠产品没问题可不够,排污计划要搞30年,每年都可能有新问题,信任的修复得靠长期公开透明的数据和态度,不是一句“IAEA说行”就能解决的。   更关键的是,日本政客拿台湾问题做文章,正在消耗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高市早苗的话,让扇贝的“破冰”之旅蒙上了阴影。   贸易能重新开始,政治问题能谈,但信任不是一次进口就能回来的,日本要是真想重新赢得中国市场,得先学会尊重国际规则,别把商业利益绑在地缘政治的战车上。   毕竟在核污染的阴影下,消费者要的不仅是产品安全,更得心里踏实,这,可不是6吨扇贝能解决的。

0 阅读:26

评论列表

用户42xxx70

用户42xxx70

3
2025-11-19 19:58

谁不怕死,谁去吃,不怕得癌的人去吃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