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未来,不能靠“救世主”,只能靠“主权” 叙利亚的未来确实“任重道远”,

有渔儿 2025-11-19 15:19:04

叙利亚的未来,不能靠“救世主”,只能靠“主权” 叙利亚的未来确实“任重道远”,但“道”在何方,取决于国际社会是否愿意真正尊重叙利亚人民的选择,而不是把叙利亚当成地缘博弈的棋盘或资源掠夺的猎场。 叙利亚的未来,任重道远,但第一步不是修路、不是建厂,而是:把油田还给叙利亚,把粮食留给叙利亚,把选择权还给叙利亚人。这一步不走,其他都是空谈。 一、谁在“帮”叙利亚?谁在“吃”叙利亚? 美国; “反恐”“保护油田”,“帮叙利亚重建” ,非法驻军900人,控制叙利亚80%以上油田,日均偷油6.6万桶,烧粮食、运小麦出境,造成叙能源危机和粮荒 用石油换军费,养库尔德武装,拖垮叙政府,维持地区霸权 欧盟/日本 ;“解除制裁”“,提供援助” ,解除部分制裁,但附加严格监管条款,援助需“确保不被阿萨德挪用” ,抢占重建市场,提前布局战后经济利益,政治附加条件明显 中国 ;“尊重主权”,“由叙人民决定” ,不干涉内政,呼吁解除制裁,提供人道援助,欢迎叙加入“一带一路” 无驻军、无掠夺、无政治条件,强调发展权与主权平等 二、叙利亚的“未来”为何难? 1. 资源被控:美军占领东北部产油区,叙政府每天只能拿到不到1.6万桶油,国内能源供应靠进口,财政几近崩溃 。 2. 粮食被劫:哈塞克省是叙利亚“粮仓”,美军频繁烧麦、运粮出境,叙从粮食出口国变成饥荒国家,2/3人口靠援助度日 。 3. 制裁未解:西方制裁导致叙货币贬值、物价飙升、重建资金无法流入,连救灾物资都被限制 。 4. 主权残缺:美国非法驻军未获联合国授权,叙政府无法统一领土,库尔德武装成“事实割据”,国家统一遥遥无期 。 三、中国的立场为何“格格不入”? 中国反复强调的三句话,在国际舞台上反而成了“另类”: - “叙利亚的未来应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不是由华盛顿、布鲁塞尔或东京决定; - “国际社会应解除对叙单边制裁”——而不是借制裁换政治筹码; - “支持叙利亚民生重建,不附加政治条件”——而不是“援助=政权更迭”的隐形交易。 这不仅是外交辞令,更是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一贯逻辑:不干涉、不掠夺、不驻军、不代理人战争。 叙利亚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乏资源主权;不是缺乏重建能力,而是缺乏重建权利。 当美军油罐车还在夜以继日地偷油,当欧盟还在讨论“援助是否会被阿萨德挪用”,当叙利亚人连面包都要靠人道救援时,“重建”只是一个被各方争夺的词汇,而不是现实。

0 阅读:4

猜你喜欢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