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法国和乌克兰签署了一份采购意向书,计划出售100架“阵风”战斗机,这不是临时决定,马克龙表示这是为了帮助乌克兰重建空军力量,属于长期合作而非短期援助,意向总金额约200亿欧元,比之前卖给阿联酋的订单规模更大。乌克兰方面此前已计划采购瑞典“鹰狮”战机,叠加这批“阵风”后,未来空中作战能力将奠定一定基础。 有意思的是,阵风战斗机并非不可战胜。2025年5月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配合PL-15E导弹,宣称击落多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尽管法国达索公司否认该说法,称战机系技术故障坠毁,但巴方公布了相关残骸照片和飞行员录音作为佐证。这说明现代空战不能只看飞机本身性能,还需兼顾雷达系统、导弹装备和电子战能力等配套设备,中国目前能提供完整作战体系打包方案,包括预警机、电子战机和防空导弹系统,购买一架战机相当于获得一套完整作战能力。 俄罗斯这边的情况有点难办,他们的主力战机仍是苏-35、苏-30SM等型号,第五代苏-57虽已量产但总数仅30-35架左右,想升级设备却遇到西方不供应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问题,自身产能和供应链受限。更麻烦的是如果向中国购买战机,俄罗斯长期宣传俄制武器可靠,如今若自用中国装备,可能影响其中东和非洲的军售客户,因此只能维持现状。 前天在北京会见了俄罗斯总理,双方谈及多项合作,但未提及军售话题。中国官方立场明确,不会参与俄乌冲突,也不会向冲突双方提供武器装备。当前普京面临的困境是,要应对乌克兰未来可能拥有的阵风与鹰狮战斗机组合,要么提升苏-57的产能(目前年产能约12架),要么采购外部军事装备,但后者需承担不小的政治风险,难以轻易决策。 这件事背后涉及军工产业链的重新调整:欧洲想通过阵风战机的大额意向订单,拉拢伙伴深化防务合作,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而中国依靠价格优势、交货效率和全流程服务,逐渐抢占了原本属于俄制武器的市场。俄罗斯虽仍能制造核武器和炮弹,但在高端战机领域话语权下降,过去引领他国的局面,如今已转变为需要适应行业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