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被拒,为啥中国不卖给朝鲜呢?这么说吧,不是不想卖,

纸上点将 2025-11-18 20:49:59

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被拒,为啥中国不卖给朝鲜呢?这么说吧,不是不想卖,而是不能卖。 朝鲜空军装备长期滞后,主要依赖上世纪从苏联继承的米格-21和苏-25等型号,这些飞机在维护和作战能力上已显不足。2024年,该国军费预算约47亿美元,需要支撑110万部队规模,同时优先投入导弹项目,导致空军现代化进程缓慢。歼-10CE作为中国出口型三代半战斗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多挂载能力,吸引了朝鲜注意。相关报道显示,朝鲜曾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兴趣,但采购计划因多重因素受阻。中国军售政策注重合规,向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成功出口歼-10CE,帮助这些国家提升空军实力,却对朝鲜这类对象保持谨慎态度。 歼-10CE单架基础价格在4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区间,如果包括训练体系、弹药储备和维护设备,总成本可达数十亿美元。朝鲜经济体量有限,2024年军费仅够维持基本运作,采购10架就可能耗费全年预算的五分之一。权威资料指出,该国外汇储备紧张,难以支付此类高额费用。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24架歼-10CE总价约20亿美元,包括备用发动机和导弹,这对朝鲜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即便通过其他支付方式,如资源交换,也难以覆盖完整配套系统。经济因素直接制约了交易可行性,中国不愿在军贸中承担过多风险,确保出口对象具备支付和使用能力,以避免后续纠纷。 技术门槛是另一关键障碍。朝鲜空军主力战机如歼-5和歼-7,维护体系落后,连米格-29的保养都面临零件短缺问题。歼-10CE属于先进四代半机型,需要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精密设备支持。相关分析显示,如果贸然引入,朝鲜可能因保养不当导致事故频发,最终使飞机闲置。现代战机采购不止于机体,还需构建完整生态,包括模拟器训练和供应链。中国在评估时,考虑到朝鲜现有基础,无法快速适应这种跃升,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相比之下,中国向埃及出口歼-10CE时,提供了技术转移和联合维护方案,确保顺利融入买方空军体系。 国际法规形成硬性约束。2006年朝鲜首次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18号决议,禁止成员国向其出口武器、弹药和技术设备。该决议具有法律效力,覆盖战斗机等重大装备。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坚持遵守这些条款,以维护国际信誉。资料显示,如果违反,可能招致美欧制裁,并损害中国在全球军贸中的形象。决议扩展到技术援助禁令,禁止提供制造指导。中国军售实践显示,向不受制裁的国家如阿联酋供应歼-10CE时,交易顺利推进,但对朝鲜这类敏感对象,只能限于民生援助。联合国监督机制要求成员国报告实施情况,中国定期提交合规文件,确保透明度。 潜在地缘风险进一步加剧拒绝理由。如果中国出口歼-10CE,外界可能解读为军事支持,引发韩国、日本和美国加强部署。相关报告指出,美国可能借此在日韩增加F-35和萨德系统,升级东北亚军备竞赛。中国对外政策注重平衡,不愿因单一交易破坏整体战略布局。朝鲜军事需求更侧重核威慑,空军仅为辅助角色,资源分配优先导弹开发。俄罗斯在2024年与朝鲜签署全面战略伙伴条约,承诺安全保障,虽然早期苏-27供应未实现,但双边军事合作深化。这为朝鲜提供了替代路径,中国则避免直接介入,维护中立姿态。 空军角色在朝鲜国防中相对边缘化,重点投入核导弹确保战略平衡。歼-10CE虽性能出色,但对朝鲜而言,短期内难以发挥效用,需要外部专家协助维护。中国军贸经验显示,出口成功依赖买方吸收能力,如巴基斯坦采购后迅速形成作战编队。朝鲜空军现状难以匹配,容易导致装备贬值。联合国决议允许人道豁免,但武器不在列,中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转向经济合作,如粮食和工业品援助。这种方式有助于稳定边境,而不触碰红线。整体而言,拒绝基于经济、技术和法规的多层考量,确保长远利益。 朝鲜转向俄罗斯寻求支持,2024年条约强化了安全承诺。该国未获得歼-10CE,继续依赖现有装备。中国推动半岛对话,在国际平台提出倡议,促进和平解决。军贸政策延续合规原则,向更多国家出口先进装备,提升全球影响力。拒绝并非针对性歧视,而是国际义务的体现,避免连锁反应。未来若制裁调整,合作空间或扩大,但当前框架下,交易难以推进。

0 阅读:209

评论列表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2
2025-11-19 00:18

时候不到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