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发布针对日本的旅行提醒,台湾网上却掀起了一阵意外的欢呼,核心人物大陆游客,核心事件是赴日旅游限制。 网上的评论“太好了”“终于干净了”,一水的赞声,简直跟过年一样。有人趁机抢机票,有人说品质提升,有人还添油加醋:“日本会更有安宁。”好似他们以为这才是日本商家的心愿?但稍微想想也知道,事情哪有这么简单。 日本旅游业这些年,靠的就是大陆游客撑起来的票子;疫情之前,大陆游客年年刷纪录。2019年,959万人次,占了所有外国游客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高到让韩国人也眼红。药妆店每天补货,还是赶不上抢。松本清这种连锁品牌就在主干道下血本开旗舰店,专门服务大陆游客,微信支付都安排了。能有几个国家客人,买东西还讲中文? 药妆店营业到半夜,导购全都中文,免税流程手把手。连在日华人都捡到机会,八成客户都是从大陆来的。老板得分两家才能塞下客人,有人还吐槽累到膝盖软。这几年,日本旅游业对大陆客的依赖,实在太强烈。 疫情一爆,游客一下子断崖下跌,2020年只剩不到三十万,中国人去日本买东西的画面直接成“绝版”。餐厅、民宿、景区,关门没商量,日本媒体天天算着损失,这一年外国游客也滑到四百多万,直接归零。 日本媒体急了,《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头版全是“危机”。观光厅官员愁的都快睡不着觉,民宿老板在社交平台叹——“饭碗飞了”。退订量直线飙升,有个药妆店一天就接了几十个退订电话,比平时高二十倍。滑雪度假区负责人发愁,滑雪季三成客源没了,这生意哪还做得下去? 于是台湾网民喊的“清静”突然变得很虚。日本商家眼里所谓“干净”,不过是钱包变瘪,房租发不出,员工没工资,哪还有美好可言?大陆游客其实倒是没带来什么“乱象”,反而逼着日本旅游业升级。早年疯狂购物,现在人更喜欢深度游,从东京大阪逛到岐阜高山,带动小众线路。日本对中国游客这么用心,当然不是免费服务,消费永远是第一动力。 服务升级、线路多样,就是因为大陆游客肯花钱。没有他们,反而服务缩水、产品降格,还谈什么品质提升?谁信这话? 还有人嘲笑韩国“惨了”,觉得大陆人全要去韩国旅游。这个结论也有漏洞。日本断线,中国游客要么待国内,要么直接选马尔代夫、法国这些更热乎的地方,据胡润研究院2024年数据,日本在中国富裕阶层的旅游心愿榜只排第六,前面一堆竞争对手。麻烦台湾网友查查数据,再喊也不晚吧? 而更现实的一面,是大陆游客与日本旅游业直接相关的岗位有六十万。每减少一百万客人,就有两万多个工作直接消失。这不是数字游戏,是真实影响。你说日本不怕?仔细算算损失,谁还嗨得起来? 但话又说回来,真要说日本离开了大陆市场以后能否“恢复本色”?这种情绪没头没尾,改天可能又变回来。这个行业太依赖出口,现在日本自己的游客数量并没那么强,靠的是国际大盘。有人说未来日本可以自给自足,也没准儿。 还有一点也不能确定,如果没有中国游客,台湾人能更享受品质?还是日本服务业会开始缩水简化,只剩下最基础的接待,有些体验搞不好全边缘化。两边都有说法,谁能真的确定呢? 大陆游客到底是不是“乱象制造者”?日本旅游业会不会因为这波风向彻底洗牌?台湾网民的欢呼背后,多少是误解,多少真则是自己安慰? 你怎么看这些现场,不如说你更想看到什么结果?这一轮旅行提醒,影响到底有多深?你要不要吐槽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