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国军队也曾派兵登陆日本,遗憾的是没有彻底贯彻执行! 1945年秋,日

杨仪评世界 2025-11-18 17:18:10

二战后中国军队也曾派兵登陆日本,遗憾的是没有彻底贯彻执行! 1945年秋,日本战败投降,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向全球宣读《终战诏书》,这标志着持续数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画上句号。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在抗战过程中,承受了最为惨烈的损失,尤其是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用鲜血筑牢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防线。 依据《开罗宣言》中“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的明确约定,以及《波茨坦公告》对战败国处置的核心原则,再加上日本签署的《投降书》书面认可,中国依法获得向日本派驻军队的合法权利。这是近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首次以战胜国身份行使主权,意义极其深远。 盟国阵营战后对日占领的相关部署,早就有规划。据盟军往来函件记载,美方曾提出建议,由中国派遣一个5万人规模的军级单位,参与对日占领行动。当时意向选调的,正是在印缅战场屡建奇功、全套列装美械装备的新一军。但国民政府当时已着手筹备内战,顾虑大规模向日本驻军,会造成后勤压力与兵力调配的困难,最终敲定,派遣1.5万人的第67师,来承担驻日任务。 中国军队划定的驻防区域,涵盖日本爱知县、三重县、静冈县,师部计划设于名古屋。第67师曾历经淞沪会战、长沙会战等多场恶战,士兵多为身经百战的老兵。该师编制涵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及战车、工兵等特种分队,但装备混杂,既有美式M3战车,又保留着部分日式枪械与人力运输营,反映出当时中国军队的军备现状。 1946年5月下旬,由朱世明中将率领的21人驻日先遣分队,乘坐轰炸机飞抵东京羽田机场。抵达后,先遣队立即投入紧张工作,实地勘察了盟军预留的营房、仓库与军事设施,逐一核对水电供应、物资储备等细节,同时与盟军最高司令部就驻军交接流程、军纪规范等事宜反复磋商。 同年6月初,第67师师长戴坚应盟军总部正式邀请,前往会见麦克阿瑟将军,双方就中国驻军的作战权限、协同任务达成共识。 7月,中美正式签署《中国驻日占领军备忘录》,明确驻军期间的军费,由盟军总部先行垫付,后续从战后对日索赔款项中抵扣,各项筹备工作逐步完善。先遣队结合日本当地物价水平,拟定了中国驻军的薪饷标准,其中普通二等兵月俸20美元,师长级军官月俸430美元。这种薪饷标准,虽不及美军,但较国内军饷高出数倍,意在稳定军心。 然而,国内局势的急剧变化,彻底击碎了驻军计划。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当局急需精锐部队投入前线,遂下令将已完成驻日准备的第67师,紧急调往东北战场,参与四平战役等关键战事。1947年初,国民党当局正式宣布“暂缓派遣驻日占领军”,至次年,因前线战局持续不利,这一驻日计划最终被彻底终止。 此后,美国趁机填补东亚地区的权力真空,主导了对日单独占领行动,后续通过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和约》 ,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日本的主导权。 尽管中国军队大规模赴日驻军行动未能成行,但先遣队在日本的9个月,走访了东京、大阪等地的华人社区,协助解决旅日侨胞的生计难题,同时参与对日战争赔偿的初期协商,在国际舞台上,一定程度坚守了中国的战胜国权益。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洗刷百年国耻的重要契机,最后却因时代变局,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值得注意的是,从法理层面而言,《中国驻日占领军备忘录》并未设定失效条款,中国的对日驻军权,至今仍具有国际法依据。 回望这段往事,不仅是对千万抗战先烈的缅怀,更深刻昭示:国家的统一、稳定与强盛,是捍卫主权尊严、争取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 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扩军备武 二战后日本投降 驻日本解放军 日本鬼子入侵 日本侵朝 日本战争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杨仪评世界

杨仪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