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报道说,财政部长兼副总理克林拜尔喊话中国说:“我们需要对话”,的确,他冒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1-18 11:53:17

德国媒体报道说,财政部长兼副总理克林拜尔喊话中国说:“我们需要对话”,的确,他冒着来自俄罗斯的冷空气到了北京,率领的是德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一批高官,他呼吁中国为德国企业提供“更公平透明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还希望中国能“保障供应链的畅通”。   随行的不光有德国商业银行、安联保险这些巨头的高管,还有德国工商大会的代表,说白了,这就是带着“求合作”的目的来的,毕竟德国经济现在确实有点扛不住了。   克林拜尔在与中方会谈时,说得挺直接:“德国企业需要更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供应链不能断,这对双方都重要。”   这话听着是提要求,其实更像“诉苦”,要知道,中国连续多年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虽然还保持在2800亿欧元左右,但德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扩大到1050亿欧元,这让德国商界坐不住了。   德国媒体早就喊过焦虑,说中国的电动汽车在德国市场份额都冲到25%了,本土车企压力山大;还有稀土,德国95%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而稀土是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材料;加上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技术突破,这些都让德国从政府到企业都慌了神。   不过这次访华,还有个挺微妙的背景,中荷近期关于安世半导体的争端。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知名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德国不少汽车厂商、电子企业都依赖它的供应,争端一出来,德国企业怕供应链断档,急着让政府出面协调。   所以克林拜尔才特意“打圆场”,说德国和欧盟会密切协调,“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是每个人的责任”,明着是不选边,其实就是怕中荷闹僵,自己被波及。   但说实话,德国经济的难题,根源还是在自己身上。   为了追随美国,德国企业近几年加大对美投资,大众、宝马在美建厂砸了上千亿欧元,结果本土制造业岗位流失,竞争力反而下降了,美国的补贴看着香,可供应链、劳动力成本的坑,不少德国企业已经踩了。   还有欧盟喊的“对华去风险”,德国跟着凑热闹,搞所谓的“安全审查”,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部分基建、科技项目,结果呢?自己的企业失去了中国这个大市场,不少依赖中国零部件的工厂,反而因为“去风险”导致成本飙升。   更关键的是对乌援助那步棋,德国为了迎合西方阵营,跟俄罗斯彻底闹掰,原来便宜又稳定的俄罗斯天然气没了,天然气价格比2020年涨了3倍,德国制造业的能源成本直接翻倍,不少中小企业都扛不住倒闭了。   其实中国从来没说过要“卡德国脖子”,反而一直对德国企业敞开大门,宝马沈阳工厂、大众安徽工厂,都是中国市场给德国车企的机会;稀土出口也一直保持稳定,没搞过单边限制。   克林拜尔喊“需要对话”,这态度是对的,但合作得是双向的。   德国不能一边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保障供应链,一边跟着欧盟搞贸易保护,在关税、技术限制上玩花招。   要知道,中国是德国汽车、化工产品的重要市场,而德国的高端制造、精密仪器,对中国企业也有价值,这本来就是双赢的事。   现在德国经济需要喘息,中国也愿意合作,但前提是德国得拿出诚意,别被“去风险”的口号绑住手脚,更别跟着美国搞阵营对立。   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供应链的畅通、市场的开放,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相互成就。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