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给朋友反遭牢狱之灾”,开封,男子借给朋友960万,对方将490吨山茱萸抵押给男子,后来又以1064.16万元的价格将这批山茱萸卖给男子。三年后,山茱萸价格大幅上涨,朋友觉得自己亏了,便举报男子诈骗,称其以借款为由低价收购自己的山茱萸。民警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不予立案。 开封警方的不予立案通知书递到手里时,李先生(化名)长舒了一口气,这场因 960 万借款引发的风波,终于暂时画上了句号。谁能想到,当初好心借钱给朋友周转,最后却被对方告上警局,指控自己诈骗,这三年来的煎熬,只有李先生自己最清楚。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李先生和对方是多年的朋友,得知朋友生意周转不开,急需一笔资金,爽快的李先生二话没说,就借给了对方 960 万。 为了让这笔借款有保障,朋友提出用自己手中 490 吨山茱萸作为抵押,李先生想着都是多年交情,又有实物抵押,便放心地达成了协议。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当时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490 吨的体量也算得上一笔不小的资产,双方都觉得这个抵押方案合理可行。 没过多久,朋友又找到李先生,提出想把这批抵押的山茱萸直接卖给她,作价 1064.16 万元。李先生考虑到自己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山茱萸也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便同意了这个提议,双方签订了正式的买卖合同,完成了产权转移。 整个过程都是按照正规流程进行,有借款合同、抵押协议、买卖合同等一系列书面文件,每一步都清晰可查。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三年后,山茱萸的市场价格迎来了大幅上涨。随着中药材需求增加和种植面积调整,山茱萸的价格一路飙升,当初 1064.16 万元卖出的 490 吨山茱萸,此时的市值已经翻了好几倍。朋友看着日益上涨的价格,心里渐渐不平衡起来,觉得自己亏大了,于是动了歪心思。 他不顾当初双方自愿签订的各项协议,突然向警方报案,声称李先生是以借款为借口,恶意低价收购自己的山茱萸,涉嫌诈骗。 这突如其来的举报,让李先生措手不及,好好的朋友瞬间变成了 “仇人”,自己还背上了诈骗的嫌疑,不仅影响了正常生活,连生意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展开了详细调查。他们调取了双方签订的所有书面文件,询问了相关证人,核查了资金流向和山茱萸的交易细节。 经过严谨的审查,警方发现整个借款和买卖过程都是双方自愿达成的,手续齐全、流程合法,李先生并没有采取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也不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最终,警方依据调查结果,作出了没有犯罪事实、不予立案的决定。 了解中药材市场的人都知道,农产品和中药材的价格受气候、市场需求、种植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本就明显,买卖双方在交易时都会自行判断市场行情,盈亏自负是基本的市场规则。 我国民法典也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李先生的遭遇在网上传开后,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有人感慨人心难测,多年友情终究抵不过利益诱惑;也有人觉得朋友的做法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目前,虽然警方已经不予立案,但双方的民事纠纷或许还未结束,这笔因山茱萸价格上涨引发的风波,也给大家提了个醒。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