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点名对我们进行批评!德媒声称,中国正试图“分裂”德国联盟政府!11月17日,

卓康春风 2025-11-17 11:21:05

德媒点名对我们进行批评!德媒声称,中国正试图“分裂”德国联盟政府!11月17日,根据柏林《日报》报道,德媒称,中德力量对比已明显向中国倾斜。德国在稀土、医药原料等多个领域依赖中国。克林贝尔的访华之行有如走钢丝。而北京方面会以此试图“分裂”德国政府。 这话说得可真有意思——自己家里吵架,却怪邻居声音太大? 最近德国政坛确实有点乱。外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底访华,临出发前突然“因行程冲突”取消;总理默茨的首次对华访问至今悬而未决;结果社民党籍的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反倒成了第一个成行的高官。德媒立马跳出来,说这是中国在“挑拨离间”,故意拉拢社民党、冷落基民盟,制造执政联盟内部分裂。 可问题是,谁规定一个国家只能和对方政府中的某一派打交道?难道只要德国联合政府内部意见不统一,中国就该闭门谢客、坐等他们吵出结果?这逻辑站得住脚吗? 看看现实吧。2024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高达1634亿欧元,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大众、宝马的电动车战略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而德国工业所需的稀土、电池材料、医药中间体,一大半来自中国。这种深度捆绑,不是靠几句“价值观外交”就能切断的。 更讽刺的是,一边喊着“减少对华依赖”,一边又离不开中国市场。今年夏天,中国调整半导体出口管制,德国大众部分车型直接停产——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打实的产业链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民党主张务实合作,基民盟强调“强硬对华”,分歧本就存在。中国只是按正常外交节奏接待愿意来的客人,怎么就成了“分裂者”? 再看另一个例子:2023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也面临国内舆论压力,有人批评他“太亲中”。但他坚持认为,欧洲不能沦为美国附庸,必须保持战略自主。结果呢?中法在航空、核能、农业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法国企业反而抢到了先机。德国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在“分化”他们,而是他们自己还没想清楚:到底是要做独立的战略行为体,还是甘当别人棋盘上的卒子? 其实,真正让德媒焦虑的,恐怕不是所谓“分裂”,而是权力天平的悄然转移。过去几十年,西方习惯用规则制定者的姿态俯视世界。如今面对一个在电动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全面崛起的中国,他们既无法忽视其市场价值,又难以接受其话语权提升。于是,就把内部政策混乱的责任,转嫁给外部“施压者”。 但世界早已不是非黑即白的冷战剧本。中国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也无意卷入德国政党博弈。我们只坚持一条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合作才能长久。台湾问题就是底线——你可以在经贸上谈合作,但若一边碰我们的红线,一边还想谈生意,那对不起,游戏规则没这么玩的。 说到底,德国需要的不是指责别人“搞分裂”,而是拿出政治智慧,在对华关系上形成清晰、连贯、可持续的战略。否则,今天怪中国“拉一派打一派”,明天又抱怨中国企业“不给面子”,只会让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被动。 一个成熟的大国,不该把内耗的锅甩给合作伙伴。真正的战略自主,是从承认现实开始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6
卓康春风

卓康春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