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旭岑言论涉争议后,不到24小时,郑丽文高喊一中,岛内民调变天。 萧旭岑刚对着台媒喊出反对“一国两制”,不到24小时郑丽文就对着外媒亮明“接受一个中国”的立场。 这波前后反差极大的操作,不仅搅乱了岛内政坛,更让最新民调里的民意转向有了清晰答案。 萧旭岑这波言论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铺垫。作为马英九的核心幕僚,他11月3日的表态距离10月18日访陆仅过去16天。 那次访陆全程避开“九二共识”“统一”等核心议题,只达成了两岸青年文创交流的浅层合作,更像是一场为缓和舆论而做的公关秀。 果不其然,返台后没过多久,马英九基金会就抛出了“两岸联邦制”白皮书,明确提出不设统一时间表、保留台湾防务权等主张。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想通过访陆示好降低外界对蓝营“独台”倾向的质疑,转头又用“反对一国两制”巩固内部立场,本质就是“柔性拖统”的分步实施,想用表面交流拖延统一进程。 就在萧旭岑的争议言论还在发酵时,郑丽文已经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应。 11月4日,她在接受《日经亚洲》专访时直接亮剑,不仅反对赖清德将防务预算大幅提升至GDP 5%的计划,更直言只有接受一个中国,台湾的生存才能得到保障。 郑丽文的表态绝非一时冲动,作为9月28日以51.2%得票率击败朱立伦的国民党主席,她很清楚岛内民意的微妙变化。 台湾远见杂志11月10日的民调显示,20到30岁青年中支持两岸对话的比例高达49%,而她当选时青年票支持率仅32%。 这种差距让她明白,蓝营想要争取年轻选民,必须跳出“和稀泥”的老套路,用明确的和平主张打破僵局。 更重要的是,她背后有蓝营内部“实质对话派”的支持,这场表态也是对马英九团队“柔性拖统”路线的公开挑战。 郑丽文的立场之所以能引发强烈共鸣,离不开大陆近期精准打击“台独”的系列动作,10月28日,重庆警方对“台独”分子沈伯洋立案侦查,随着调查深入,其背后的分裂链条被彻底揭开。 11 月 13 日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又发布悬赏通告,对 “台独” 网红温子渝、陈柏源征集犯罪线索,悬赏金额最高达 25 万元人民币。 这些实打实的惩独行动,打破了“台独”分子营造的安全幻象,也让岛内民众看清了分裂行径的真实代价。 岛内民调的变化,正是这种现实认知的直接体现,深绿机构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支持“台独”的比例仅为44.3%,比去年12月下降7.5个百分点,相当于近150万民众改变了态度。 这个数据来自向来偏向民进党的民调机构,说服力不言而喻。其中20到30岁青年群体的“台独”支持率降幅高达12%,成为变化最大的群体。 年轻人之所以转变态度,一方面是看清了“台独”背后的利益输送,另一方面也担忧战争风险影响生计。 毕竟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度摆在那里,松山、桃园机场往返大陆的航班班班客满,两岸交流的刚需不是政治口号能阻挡的。 蓝营内部的分化,在其他人物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台中市长卢秀燕在泉州警方悬赏后,公开表示“谴责任何形式暴力”,看似中立实则在为温子渝、陈柏源站台。 她的算盘很精明,其核心选民中38%是“不支持法理台独但反对统一”的隐性台独群体,而这正是温子渝等人的受众。 更关键的是,卢秀燕所属的蓝营台中派系与民进党“正国会”存在地方资源交换,她的表态本质是利益捆绑下的妥协。 曾经主张“一国两制”的蔡正元,如今却在节目里说“统一不是我的事”,这种转变也和利益相关,其家族企业近三年靠民进党当局的土地审批项目赚了23亿新台币,商业利益早已让他抛弃了过往立场。 外部势力的动作,也间接推动了岛内民意的转变,日本政客高市早苗11月上旬喊出“台湾有事日本或将介入”,看似强硬实则暗藏算计。 她所在的自民党“台湾对策特别委员会”已向国会提交《台湾有事对应法案》修正案,想简化对台武器输送流程。 但日本电视台的民调显示,82%的日本民众支持这种介入,这让岛内部分人产生了虚妄的期待。 可中方的反制很快就来了,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直接援引联合国宪章“敌国条款”警告,外交部提醒公民避免赴日,8家主流航司开启赴日机票免费退改通道。 这种“法理+经济”的双重反制,让岛内民众看清了外部势力介入只会带来风险,所谓“保护”不过是把台湾当成棋子。 萧旭岑与郑丽文的立场碰撞,本质是蓝营内部路线之争的集中爆发。 民调的变化已经给出明确信号,岛内民众想要的是和平稳定,不是“柔性拖统”的拖延,更不是“台独”分子的冒险。 郑丽文的表态能否改变蓝营的整体走向还不好说,但至少让外界看到了蓝营内部的新可能。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接受日媒采访时,郑丽文表态 2025-11-15 21:49·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