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0岁的工人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胜仗去投奔,谁料,这一去名留青史!

靖江的过去 2025-11-14 11:13:20

1937年,30岁的工人刘贵福,听说八路军打胜仗去投奔,谁料,这一去名留青史! 1940 年建军节,八路军总部练兵场,彭德怀握新步枪笑了!连夸刺刀设计绝,当场命名 “八一式”,造枪人就是刘贵福。 没人想到,这位让彭德怀称赞的枪械设计师,三年前还是战乱中逃亡的兵工厂工人。他投奔八路军的决定,不仅改了自己的命,更写就了人民兵工的传奇。 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北方兵工重镇的太原兵工厂落入日军之手,大批工人被迫逃亡。 30岁的刘贵福攥着工具箱,站在厂房外。他17岁起在冯玉祥修械所当学徒,后辗转阎锡山炮厂、孙殿英部修械所,如今是太原兵工厂装配领工,造枪修枪手艺业内闻名。 “刘师傅,您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16名工友围上来。他们知道,跟着手艺好、讲义气的领工,才有活路。 刘贵福沉默片刻,挥挥手:“往南走,找抗日的出路!” 这时的他不知道,这条路终将通向延安。 一行人走到风陵渡,一队渡河的八路军引起刘贵福注意。他带工友躲在远处观望。 八路军战士帮老乡扛行李,给孩童分干粮,自己衣衫单薄却不拿百姓东西。 “这跟国民党军队完全不一样!”工友孙云龙感叹。刘贵福暗自点头,他早年见惯军阀部队欺压百姓,这样的场景让他动了心。 几天后,八路军干部赵国强找到他们:“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把日寇赶出中国,最缺你们这样的造枪能手!” 刘贵福猛地站起身:“俺们就想造枪打鬼子,跟着你们能用上手艺吗?” 得到肯定答复,他当即决定:“走,去延安!刀山火海也不回头!” 为躲日伪军和国民党盘查,刘贵福把锉刀、量具拆成零件,分散藏在行李里,外面裹上破衣服。 “被查问就说,我们是逃难的铁匠!” 一路上,他们昼伏夜出,渴了喝河水,饿了啃干馍,关卡前好几次险些出事。 有次日军哨兵盯着刘贵福怀里的钢锯片盘问,他急说:“这是给老乡补锅的工具,一家人等着吃饭呢!” 靠着机智,一个多月后,他们抵达临汾刘庄八路军办事处。彭雪枫握着刘贵福的手:“你们来得太及时了!延安兵工厂正缺巧匠!” 到延安那天,朱老总亲自到城外迎接。刘贵福和工友们受宠若惊。 更意外的是,朱老总当场批示:“刘贵福同志每月津贴28块大洋!” 当时延安物资奇缺,普通战士每月津贴仅1.5块钱,28块相当于营级干部待遇。 刘贵福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最好的武器,报答八路军的信任!” 第一个月领了津贴,他没买衣物,全拿去买钢材和工具,一头扎进柳树店兵工厂。 那时的延安兵工厂条件极差,没有先进设备,战士们的武器五花八门,零件坏了就只能丢。 刘贵福立刻带工友修枪,不管是枪栓卡死还是枪管变形,到他手里都能修好。有次战士抱来打不响的重机枪,他连夜打磨新零件,第二天就修好还回去。 “刘师傅,你真是救了我们的命!”战士们的认可,让他更坚定造枪报国的想法。 1938年11月,日军频繁轰炸延安。没有防空武器,不少军民伤亡。 几名战士对刘贵福说:“刘师傅,要是能造出打飞机的枪就好了!” 这话刺痛了刘贵福。当晚他召集工友:“我们改造重机枪,加稳定枪架、提高射速,一定能打下敌机!” 没有优质钢材,就拆敌人铁路道轨;没有专业机床,就改造土镟床。 一个多月后,第一挺自制高射机枪诞生。不久日军飞机再来,刘贵福亲自操作,一架敌机坠落。延安军民欢呼:“刘师傅造出救命枪啦!” 修枪、造高射机枪的成功,让刘贵福意识到,八路军需要自己的制式步枪。1939年,在军工部支持下,他带团队研制新步枪。 他参考三八式步枪的精度、捷克式卡宾枪的轻便,结合游击战特点,设计出枪身短、重量轻的新步枪,还独创折叠式三棱刺刀,按按钮就能弹出。 当时物资匮乏,工人们用磨盘打枪管、纺车式土镟床拉膛线,造出了样枪。 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这款“无名式马步枪”获甲等产品奖。毛泽东拿起步枪称赞:“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枪造得很好嘛!”还亲笔为刘贵福题词“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1940年,刘贵福调到黄崖洞兵工厂任副所长。根据刘伯承“步枪越轻越灵巧越好,200米内精准就行”的要求,他升级改造“无名式马步枪”。 改进后的步枪重3.39公斤,比常规步枪短20厘米,准星可调节偏差,战士们叫它“天下第一准星”。 同年8月1日,彭德怀给它命名“八一式马步枪”。它连打200发枪管都不炸膛,性能远超缴获枪械。 到抗战胜利时,八一式马步枪共生产8000余支,成了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武器。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它让日军吃尽苦头,不少日军士兵怕这“会自动弹刺刀”的步枪。 建国后,刘贵福成了我国第一代红色军工专家,主持多款制式兵器定型。 1985年,刘贵福逝世。他造的八一式马步枪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事迹载入《中国兵工史》。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