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的副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不过这背后的问题大多是好坏参半。 这个政策从2025年9月15日开始试行,对俄罗斯普通护照持有者开放30天免签入境,主要针对经商、旅游、探亲和交流。刚一实施,边境口岸就迎来大量俄罗斯人,主要集中在黑河、满洲里、珲春和绥芬河这些地方。 这步棋本来是为了拉近两国关系,促进经济循环,尤其在当前全球形势下,中俄合作空间大。旅游业是最直接受益的,俄罗斯游客喜欢买茶叶、电子产品和中药,带动当地消费。 贸易方面,建材和农产品交易量上升,许多小企业主借机拓展市场。文化交流也热闹了,语言班和联合活动增多,让老百姓感受到邻国风情。不过,一些问题也冒头了,比如部分人入境后不急着玩,转而找工作,试图延长停留。 旅游贸易双向升温是政策的最大亮点。俄罗斯旅游运营商协会预计,免签后中国游客到俄远东地区会增长25%到30%,因为那边自然景观多,冬天滑雪夏天看湖泊,吸引力不小。 中国这边,黑河等地酒店入住率直线上升,餐饮店也多出俄罗斯菜菜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免签入境外国人已超1300万,俄罗斯占比不低。企业家们行动快,俄方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洽谈生意,不用办签证手续,节省时间和成本。 像建材贸易这样的领域,交易额明显增加,许多俄罗斯商人带现金过来采购,刺激批发市场活跃。文化方面,两国民众双向奔赴,探亲访友的多了,网上分享经历的帖子满天飞。俄罗斯媒体报道,这政策被视为惊喜,因为中国市场大,机会多。 但也有人指出,中国游客在俄罗斯消费模式封闭,许多团购和住宿都由中方企业把控,导致俄方实际收益有限。经济专家提醒,免签虽好,但需防范非法贸易或走私风险。征兵压力下,一些俄罗斯年轻人借机出国,引发国内舆论讨论。 副作用中最直接的是滞留问题。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景气,加上乌克兰冲突影响,征兵活动频繁,许多年轻人想往外跑。中国免签成了出口,他们一落地就租房找活干,而不是单纯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