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谁都想把自家地下的宝贝挖出来自用,省得看国际油价脸色花冤枉钱,可塔克拉玛干的石油真不是想采就能采的,这藏在沙漠底下的油藏简直是躲进了“地下珠峰”,开采难度堪比登天。 塔里木油田90%的石油储量都埋在8000米以下的超深层,要想碰到油层,就得往地心深处钻,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光钻探就耗了好几年,投入的设备和技术成本堆起来能顶上好几个普通油田。超深层的环境极端苛刻,高温高压之下,钻头磨损速度快得惊人,开采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井漏、卡钻等意外,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成本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对比国际行情就更清楚了,中东的油田跟捡钱似的,地势平坦、油层浅,戳根管子油就往外冒,每桶开采成本才十几美元。可塔克拉玛干的超深层石油,每桶开采成本能飙到五六十美元,前些年国际油价跌到三十多美元的时候,要是硬着头皮开采,挖出来的油卖的钱还不够付工钱和设备损耗,纯属赔本赚吆喝,换谁也不会这么干。 就算克服千难万险把油采出来,采收率也让人头疼。我国油田平均采收率也就35%左右,塔克拉玛干的超深层油藏更费劲,油藏致密、流动性差,有的区块忙活半天,采出来的液体里九成以上都是水,相当于花大价钱挖了个地下水库,真正能用上的纯油没多少,这性价比实在太低。 而且沙漠里的基础设施配套也成问题,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到处都是起伏的沙丘,别说公路铁路,连块平整的地面都难找。要开采石油,得先修几百公里的沙漠公路,把重型钻井设备、油料、生活物资运进去,还得专门拉水电、建生活基地,这些前期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沙漠里风沙大、昼夜温差能差几十度,白天烈日暴晒,晚上寒风刺骨,设备维护和人员保障都是难题,进一步拉高了整体成本。 生态保护这道关绕不过去,塔克拉玛干的生态系统特别脆弱,一点点破坏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那里的胡杨林、珍稀野生动物都是重点保护对象,开采石油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植被、污染地下水,国家对沙漠地区的环保审批特别严格,任何一个环节不符合环保要求都不能开工,这可不是单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从能源安全角度看,现在把国内的石油资源留着也有长远考虑。国际市场上有便宜的石油可以进口,咱们没必要急着开采自家的战略储备,等未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或者遇到能源供应危机的时候,再动用塔克拉玛干的石油储备,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而且这些年我国也在不断研发超深层开采技术,2025年的现在,技术比十几年前已经进步太多,钻井效率、采收率都在稳步提升,等技术更成熟、成本降下来,再大规模开采也不迟。 所以说,不是我国放着塔克拉玛干的石油不采,而是这活儿实在是难度高、成本大,现阶段进口更划算,也更符合生态保护和能源战略的长远考虑。 等什么时候技术和市场条件都成熟了,这些地下宝藏自然会为我国的发展助力,现在只不过是在等待最合适的时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