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决心,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定下了。 2001年,中国在“国家863计划”下启动了电动汽车专项产业政策项目。 那时候的判断是:在内燃机汽车上,我们落后了二十年,但在电动汽车上,只落后四五年。如果要实现“弯道超车”,那就是机会。 也正是这种判断,奠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方向。 从政策到资本,从供应链到整车体系,中国一步步把“追赶”变成了“引领”。到今天,这个战略的规模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我们的电动汽车乃至整个新能源绿色制造产业在世界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图二所示,自2022年以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绿色制造投资累计已超过2100亿美元。经通胀调整后,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美国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 有时候回头看,会发现“跨越式发展”这四个字并不只是口号,而是一场持续二十多年的国家级工程。 向未来展望,中国正在一步步从新能源制造大国,走向技术与标准的全球输出者。 【注,图二中的11种低碳技术类型分别是:电池、电池材料、充电基础设施、电动公交车、电动摩托车、绿氢、新能源汽车(NEV)、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储能和风能。】 大v聊车 国家级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