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交部宣布! 2025年11月1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乌克兰

优美清风 2025-11-13 06:46:44

俄外交部宣布! 2025年11月1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乌克兰停止和俄罗斯谈判的做法,说明乌方根本没有想要达成和平的意思,而且乌方还破坏了之前双方说好的被俘人员交换协议,原本说好要交换1200人,结果现在交换的还不到30%。而乌克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基斯利察12号也回应了,说今年俄乌已经谈了好几轮,但都没取得啥实质性进展,所以对话已经停了,年底前都不会再进行新的谈判。 这话听着各说各的理,可咱掰开揉碎了看,全是和平路上的绊脚石。扎哈罗娃提到的1200人战俘交换,不到30%意味着满打满算也就360人回到故土,剩下的800多人还得在战俘营里煎熬。要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战俘交换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25年5月25日,俄乌已完成65次扣押人员交换,仅当年5月就达成过“千人”换俘计划,累计已有5757名乌方人员获释。对比之下,这次1200人的约定直接缩水七成,难免让俄方质疑其诚意。 基斯利察说谈判没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话并非空穴来风,但核心分歧其实早有定论。泽连斯基此前就明确表示,与俄方谈判最艰难的两大问题是领土归属和全面停火,乌方绝不会在领土问题上让步。今年以来的几轮谈判中,土耳其、沙特都曾出面斡旋,甚至促成过黑海航行安全、停止攻击能源设施等技术性共识,但始终没能触及双方的核心诉求 。10月底,加拿大、英、法、德等17方还联合发表声明,支持以现有接触线为谈判起点,可这一主张没能弥合俄乌在领土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有分析指出,乌方每次谈判前确实会与美欧沟通,但这更多是基于安全合作的必要协调,而非单纯受西方操控,谈判破裂的核心还是双方诉求无法兼容。 谈判停摆受伤害最深的永远是普通民众,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的最新统计显示,乌克兰境外难民已达510万人,境内还有77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妇女和儿童占了境外难民的90%。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平均每天有7.5万儿童沦为难民,每分钟就有55名儿童被迫逃离家园。战场上的每一次拖延,都是对这些生命的漠视。之前“千人”换俘时,不少战俘回家后分享的重逢画面,才是和平该有的样子,可现在这份希望被硬生生掐断了。 乌方宣布年底前不进行新谈判,看似强硬,实则面临着现实压力。冲突多年来,乌克兰经济早已高度依赖外部援助,2024年其1000亿美元国防支出中,600亿来自美欧援助。但到了2025年,欧洲的援乌热情明显降温,截至当年9月,欧盟虽已累计提供超1700亿欧元援助,却因内部财政压力出现缩减迹象——法国2025年预算赤字预计高达GDP的5.6%,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3%的上限,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更是明确表示减少或停止军事援助。更关键的是,Eurobarometer和Eurofound 2025年春季的联合调查显示,欧盟多国对军事援乌的公众支持率已从2022年初的七成跌至五成以下,战争疲劳感正在蔓延。 反观俄罗斯,虽然也承受着制裁压力,但在战场主动权上占据优势,俄方明确表示,只有在现有战场收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愿意推进实质性停火 。而欧洲此时已陷入两难:继续援乌将面临更大的财政赤字和产业外流压力,德国工业用电成本较战前上涨超110%,不少企业已迁至美国;可若停止援助,又担心违背之前的承诺。这种困境让俄乌谈判失去了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 和平从来不是靠拖延就能等来的,也不是靠别人施舍来的。俄乌双方的核心分歧需要通过谈判逐步化解,而不是用停谈来逃避问题。1200人的战俘交换协议,本是和平的试金石,却成了停谈的导火索,这实在让人惋惜。国际社会的调解也不该只停留在技术性问题上,更应聚焦领土、安全等核心议题,推动双方找到共赢方案。 毕竟,只有谈判才能真正结束冲突,只有和平才能让510万境外难民重返故土,让770万境内流离失所者重建家园,才能让战俘营里的800多人与家人团聚。希望双方都能冷静下来,多为民众着想,重新回到谈判桌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优美清风

优美清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