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泰国反悔了? 11月11日,泰国总理阿努廷表示,泰国将不再遵守泰柬和平联合声明中的四点内容,将自行决定行动方针,并全力支持军队需求和行动。柬埔寨暂无回应。(据央视新闻) 这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表态,而是直接撕毁了刚生效半个月的和平约定——2025年10月26日,两国才在吉隆坡签署的四点协议,明确包含撤除重型武器、清除地雷、打击跨境诈骗、共同管理边境四大核心内容,是东盟斡旋三个月才换来的停火成果。这份协议原本是给泰柬边境按下“暂停键”的关键,现在泰国单方面反悔,相当于给本就紧张的东南亚局势浇了一盆热油。 要搞懂这波操作的根源,绕不开那块价值6000亿美元的“香饽饽”——柏威夏寺周边的重稀土矿 。这片储量惊人的矿区含高品位重稀土,仅铽含量就够500架F-35战机使用,对两国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原本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就判定柏威夏寺主权属柬埔寨,但2025年6月柬方主张扩大管辖范围,直接点燃了冲突导火索,7月双方就爆发了十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对抗,泰军动用F-16战机、无人机轰炸,柬方则用火箭炮反击。 冲突的代价早已实实在在落在普通人身上。联合国统计显示,7月的交火造成泰方14人死亡(含13名平民)、柬方24人死亡,超过13.8万边境居民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经济上的打击更直接,2023年泰柬双边贸易总额实际仅77.9亿美元,其中泰国对柬出口61.9亿美元,柬埔寨对泰出口1.6亿美元,远非之前流传的180亿美元 。而2025年7月边境口岸关闭后,当月贸易额直接暴跌97.5%,仅剩下3.76亿泰铢,泰国东北部的榴莲出口单月损失就超2亿泰铢,柬埔寨燃油价格暴涨30%。 阿努廷的强硬表态,背后藏着泰国国内的政治算盘。今年7月冲突期间,有军方背景的代理总理普坦就曾下令降低外交关系等级,可见军方在边境政策上的主导地位。如今泰国面临经济复苏乏力的困境,用边境问题转移国内矛盾、迎合民族主义情绪,成了执政团队的权宜之计。但这种做法根本经不起推敲——泰国2024年农产品总出口占全国出口的17.3%,但对柬农产品 出口仅占其中极小比例,所谓“边境农产品贸易占泰国出口3.2%”纯属误导,真正受影响的是边境依赖跨境贸易谋生的中小企业和普通农户 。 国际力量的暗中角力,让局势更添复杂。美国表面呼吁克制,却默许泰国使用F-16战机,还以关税威胁施压泰国签署之前的和平协议,借机强化军事同盟;中国则通过“东盟+3”机制推动对话,促成多方会晤,还承诺为东盟“边境稳定基金”提供1亿美元初期资金。这种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泰国突然反悔,难免有借地区紧张局势向外部势力要价的嫌疑。 柬埔寨的“暂无回应”其实早有后续——就在阿努廷表态当天,柬外交部已通过新华社发声,严正否认泰方“新埋地雷”的指控,强调将继续信守停火承诺,履行和平协议 。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柬埔寨的克制不难理解,毕竟其经济高度依赖周边市场,贸然激化矛盾只会让民生雪上加霜。但沉默不代表退让,柬方已在考虑通过东盟临时观察团提出抗议,后续外交博弈必然持续升级。 更值得警惕的是,泰国的举动正在冲击东盟的和平共识。东盟成立以来,“协商一致、和平解决争端”是维系地区稳定的核心原则,2025年6月泰柬还重启了时隔12年的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达成联合勘测边界的共识 。作为创始成员国的泰国,单方面撕毁生效不久的协议,开了危险的先例。一旦这种“反悔文化”蔓延,本就存在领土争端的东南亚地区,可能会陷入连锁反应,甚至影响中泰柬跨境经济走廊等基建项目推进。 说到底,在相互依存的今天,没有国家能靠“以邻为壑”获利。泰国或许能靠强硬表态短期收割政治支持,但长期来看,不仅会损害自身国际信誉,还会让边境民生、跨境贸易、地区稳定等多重利益受损。这场由稀土矿引发的争端,最终考验的是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是被短期利益和外部势力裹挟,让冲突持续升级;还是回到谈判桌前,用协商化解分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涤生
泰国太会玩了,搞了两颗地雷放自己这边引爆了,就甩锅柬,然后就要按自己的来,跟东大玩。把老美晾一边。欢迎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