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想套1250亿,巴西向中国要钱,中方:支持,但得让发达国家掏 COP30一开幕,巴西亮出了新招,热带森林永久基金(TFFF)先投入10亿美元启动资金,随后提出希望融资1250亿美元,并积极争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支持。 中方的反应很直接,就是支持理念没问题,真要掏钱,还是得让发达国家带头。这事儿一出,全球气候圈子里,大家的眼神都变得意味深长了。 去年底,巴西就开始琢磨怎么在气候大会上发挥主导作用。这回,TFFF基金一亮相,巴西自己先注资10亿美元,算是“以身作则”。 据巴西财政部长透露,这笔资金的筹备耗时两年,足见其诚意,不过这和总目标1250亿美元比起来,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巴西还拉来了印尼、挪威、葡萄牙、法国等国,首批共承诺55亿美元。 可客观来看,承诺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仍需时间检验。以小比例启动资金撬动大规模融资,这种模式在气候融资领域并不少见,但其落地难度也不容忽视。 类似的高杠杆模式,搞好了是“漂亮的资产撬动”,搞砸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回头看全球以往的气候基金,想要一口气募到上百亿美元,难度不比登天轻松多少。 巴西作为东道主推动这一基金,初衷值得肯定,但高目标下的落地挑战,确实需要理性审视。 从国际合作角度看,巴西自然希望影响力大、气候治理成绩亮眼的中国参与其中。但中方的态度清楚得很:支持理念没问题,真要掏钱,得让发达国家先带个头。 这并非中国“抠”,而是基于国际共识的合理主张。气候变化责任划分的核心原则——1992年联合国气候大会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这一原则的完整内涵是,各国对气候变化负有共同责任,但发达国家应因其历史排放总量大、工业化起步早的客观事实,承担更主要的出资和技术支持责任,同时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 中国虽经济快速发展,但历史累积排放量远低于欧美老牌发达国家,且仍处于发展阶段。中方谈判代表也明确表示,中国支持防治气候变化的理念,但不打算替发达国家承担本应履行的责任。 发展中国家尚未充分享受到工业化红利,却要承担超出自身能力的资金压力,显然不符合公平原则。 事实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对巴西的高融资目标持审慎态度,核心顾虑在于资金来源的公平性——气候大会的核心是责任共担而非简单募捐,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基于清晰的责任划分。 中国自身在气候治理上已付出诸多努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及落地行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减排行动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对比来看,部分发达国家虽口号积极,但实际出资和减排行动常滞后于承诺。在此背景下,要求中国额外承担超出责任范围的资金投入,显然缺乏合理性。 说到这,绕不开的还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履行问题。表面上,挪威、法国等国家也承诺了部分资金,但从历史经验看,发达国家的资金兑现常存在“速度慢、数额不足”的问题。 全球气候融资中,发达国家常试图转移责任压力,而中国则通过具体项目切实推进气候合作,在减排、绿能投资等领域的行动有目共睹。 有关数据也显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规模全球领先。巴西此次1250亿美元的融资目标,客观上需要发达国家率先兑现责任,否则仅靠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其实气候谈判,向来都是场复杂的利益与责任博弈。资金、技术、责任分摊,每个议题都需要精准的责任划分。巴西若真想让TFFF基金成为气候治理的有效平台,核心还是要推动发达国家带头出资。 发展中国家可积极参与和支持,但主导性出资责任,本就该由历史排放多、经济实力强的发达国家承担。 全球气候治理的共识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没有发达国家的率先垂范,仅靠发展中国家“冲锋陷阵”,资金筹措必然举步维艰。 这场COP30,巴西的融资计划确实具有积极意义,但也面临显著挑战。中国的态度明确且合理,支持保护热带森林的理念,但出资需遵循责任划分原则,不会被动承担超出自身责任的资金压力。 发达国家才是气候融资的主要责任方,理应成为TFFF基金的出资主力。巴西若想推动基金落地,更应聚焦于推动发达国家履行责任,而非向发展中国家施加额外压力。 气候治理需要全球齐心协力,但历史责任的划分不能含糊,唯有责任清晰、公平负担,才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全球协作。 参考资料:COP30候任主席:其他国家应学习中国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案,不要只会抱怨被超越 2025-11-10 20:28:50 观察者网



种花园丁
想空手套白狼,没真是无耻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