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老山前线,17岁战士顾克路,被越军炮弹炸成“两截”,副连长孙兆群大喊

尔说娱乐 2025-11-10 10:27:02

1985年,老山前线,17岁战士顾克路,被越军炮弹炸成“两截”,副连长孙兆群大喊:“不抓俘虏了!杀光604高地上的敌人!”此后,孙兆群的举动更是让人意外。 主要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军休英雄故事会》:“谁能活着回去,谁就代牺牲战友去孝敬父母……”) 老山前线笼罩在薄雾中,晨光透过云层洒在阵地上。 十七岁的顾克路站在战壕里,手中紧握着钢枪。 这个来自山东邹城北宿镇的年轻战士,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但眼神中已有了军人的坚毅。 他所在的七连即将执行一项艰巨的作战任务——攻占968高地。 顾克路出生于1968年,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 从小听着战斗故事长大的他,心中早已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 入伍那天,母亲含泪为他整理行装,父亲默默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既有不舍,更有骄傲。 临行前,顾克路在日记本上写道: "青春如此美好,但若祖国需要,我愿将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战斗前夕,连队进行战前动员。 副连长孙兆群注意到顾克路坚定的神情,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全连最年轻的战士主动请缨加入突击队,让孙兆群既感欣慰又充满担忧。 他知道这场战斗的残酷,不忍心看到如此年轻的战士面临生死考验。 但顾克路坚定地说: "副连长,请给我这个机会,我要为连队争光!" 冲锋号响起,顾克路和战友们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 枪林弹雨中,他毫不畏惧地向前冲锋。在 接近敌军阵地时,顾克路左腿中弹,鲜血顿时染红了军裤。 但他只是简单包扎伤口,继续匍匐前进。 每前进一米,地上都留下斑斑血迹。 在摧毁敌军一个火力点的战斗中,顾克路不幸被炮弹击中。 副班长郑智学目睹了惨烈的一幕: 顾克路被炸飞后又重重落回地面。 然而,下半身几乎已经被炸掉的他却没有放弃战斗。 只见他用止血带牢牢绑住下半身,用双肘支撑着向爬。 他用尽最后力气向敌军阵地投出手榴弹,打完了枪中所有子弹。 牺牲时,他的双手仍紧紧握着钢枪,战友们需要三人合力才将枪支取出。 在整理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了顾克路写给父母的家书。 信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儿子不能回来,请不要悲伤。我为保卫祖国而死,死得其所。" 这封家书让在场的所有战士潸然泪下。 顾克路的父亲顾天金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强忍悲痛,从抚恤金中取出200元,为儿子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不久后又将小儿子顾克安送去部队,继续保家卫国的使命。 这位老军人说: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献给国家,一个继续保卫国家。" 孙兆群伤愈后,始终铭记对战友的承诺,主动承担起照顾16位烈士父母的责任。 他经常去看望这些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每年清明,他都会带着鲜花到烈士陵园祭奠战友。 2020年,顾克路的父亲安详离世,享年87岁。 临终前,老人微笑着说:"我终于可以去见儿子了。" 如今的老山,硝烟散尽,青山依旧。 每年清明,都有群众自发前来祭奠英烈。 顾克路和战友们用生命捍卫的这片土地,如今安居乐业,繁荣昌盛。 当地政府修建了烈士纪念馆,将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烈士都值得被永远铭记,每一段保家卫国的故事都应当被代代传颂。 在享受和平阳光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2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