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欧洲发达国家的工资,基本可以达到5000欧元,甚至更高,而现如今,很多欧洲发

山河又月明 2025-11-09 16:13:12

以前欧洲发达国家的工资,基本可以达到5000欧元,甚至更高,而现如今,很多欧洲发达国家的工资,也就只有1000~3000欧元,有些地方甚至只有几百欧元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初的欧洲,确实是打工人的天堂,尤其是制造业和汽车行业,月薪5000欧元跟家常便饭似的,那时候欧元刚呱呱坠地,欧盟经济跟开了挂似的一路猛冲,手里的欧元比美元还硬气,周末揣着工资去隔壁国家购物跟逛自家超市似的。 就说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2000年左右的汽车工人可是相当风光,平均月薪税前能摸到4500欧元,扣完税到手也有3500多,要知道那时候欧元兑美元汇率比现在坚挺不少,这笔钱换成其他货币,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高收入。 可现在再看,别说5000欧元,能拿到3000欧元都得偷着乐,不少行业甚至只能徘徊在1000到2000欧元之间,西班牙的最低工资标准2024年才1134欧元,跟当年的风光比起来,简直是天上地下。 最先拉垮的就是曾经撑起高工资的制造业,这行的老板们精得很,发现把工厂搬到东欧、东南亚这些地方更划算,当地工人工资连德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还不用承担欧洲那么高的社保成本,于是一波波产业转移就开始了。 德国汽车业最具代表性,大众、宝马这些巨头纷纷把零部件生产车间迁到波兰、匈牙利,本土留下的多是研发和组装岗位,岗位数量少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工资想涨上去比登天还难。 2024年德国汽车行业的工会为了涨薪跟企业谈了好几个月,最后才谈下来未来25个月加薪5.5%,还得分成两次涨,第一次2%要等到2025年4月,第二次3.1%更是要拖到2026年4月,中间还得靠3000欧元的通胀补偿金撑着。 反观大众集团,第三季度税后利润直接跌了64%,不仅拒绝了工会7%的加薪要求,还想着关三座工厂、裁一批员工,剩下的人还要降薪10%,算上取消奖金和津贴,实际收入得降18%,这哪是涨薪,简直是在保饭碗。 经济衰退更是给了高工资致命一击,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2023年成了全球唯一负增长的发达国家,2024年政府又把GDP预测下调到负0.2%,连续两年衰退让企业日子过得紧巴巴。企业利润缩水,自然不可能大方给员工涨工资,能不降薪就不错了。 德国西南地区金属雇主协会的谈判代表都直言,那5.5%的加薪协议已经超出了企业能承受的极限,要是经济再没起色,连这点妥协都难以为继。 这种情况不止德国有,意大利更惨,经合组织2025年的报告显示,意大利实际工资比2021年初降了7.5%,是所有主要经合组织国家里降幅最大的,就算2024年通过集体谈判涨了点工资,也被高通胀啃得一干二净。 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名义工资看着没降多少,实际购买力却跌了一大截,相当于变相降薪。 曾经让欧洲人引以为傲的高福利,现在也成了拖累工资增长的包袱。以前企业利润高,缴点高额社保、发点丰厚福利不算啥,现在利润薄了,企业根本扛不动这么重的负担。 意大利工人就发现,工资条上扣的社保、个税越来越多,到手的钱却没见涨,甚至还不如几年前,这都是因为政府要维持高福利体系,只能从企业和工人身上多征缴。 而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要么不涨工资,要么就雇佣临时工、兼职工,这些岗位不仅工资低,福利更是没保障。 法国的情况也差不多,2023年毕业的管理学硕士,半数人月薪也就1750到2480欧元,工程师专业毕业生稍微好点,但也只是2230到2770欧元之间,跟当年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起来,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 行业结构的变化也让高工资岗位越来越少。以前欧洲靠制造业撑起一片天,汽车、机械、化工这些高薪行业遍地都是,现在这些行业要么转移到国外,要么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要的传统工人越来越少。 德国汽车业就因为电动化转型,不少传统发动机车间的工人要么被裁员,要么只能转岗到电动车组装车间,新岗位的工资比以前低了不少,还得重新学习技能,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淘汰。 而新兴的服务业虽然吸纳了不少劳动力,但服务业大多是餐饮、零售、物流这些低薪岗位,想拿到以前制造业的高工资根本不现实。西班牙的服务业从业者,很多人月薪也就1200到1500欧元,刚够维持基本生活,想跟当年一样潇洒购物、旅游,想都别想。 欧元汇率的波动也间接影响了工资的实际购买力。2000年欧元刚推出时,汇率一路走高,跟美元的汇率长期保持在1比1.2以上,那时候的欧元在全球都很值钱,工人手里的工资购买力自然强。 可现在欧元汇率起起落落,2025年11月的汇率也就1比1.1563,虽然不算太低,但跟当年的巅峰时期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让欧元的公信力不如以前,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利润被汇率波动侵蚀,最终还是会转嫁到工人工资上。

0 阅读:139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