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

旅途知心啊 2025-11-08 17:46:36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带着“联合国军”一路北上,直逼鸭绿江。新中国刚站稳脚跟,各行各业都在重建,可面对家门口的威胁,没有丝毫犹豫,志愿军战士们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跨过了鸭绿江。   初战阶段,志愿军靠着灵活的夜战、近战战术,硬是把装备精良的美军逼回了三八线。长津湖的冰雪中,战士们冻成冰雕也没退后半步,这份勇气让美军重新认识了这支军队。   可战争的残酷远超想象,1951年美军换了总指挥,李奇微比麦克阿瑟更难缠。他摸透了志愿军补给只能维持一周的短板,搞出了“磁性战术”——等志愿军粮弹快耗尽时,就用摩托化部队穿插迂回,把志愿军的战线切成了“凸”字形,趁机实施包围。   到5月中旬,志愿军东线数个主力军团推进过深,侧翼完全暴露。美军23万兵力从多路反扑,补给线被彻底切断,战士们随身携带的炒面早就吃完,有的只能挖“拖拉机草”充饥,不少人因为饥饿和严寒昏迷在阵地上。   十万将士的安危悬于一线,一向沉稳的彭老总再也坐不住,紧急向北京发电求援。收到电报后,毛主席没有急于下令,而是反复研判战场形势。他看清了美军的弱点:战线拉得太长,后勤线脆弱,兵力看似集中实则分散。而志愿军虽然处境艰难,却依然有着超强的机动能力和战斗意志。   很快,一封简洁的电报传到前线:“集中兵力,突围而出。”这八个字没有多余的表述,却一下点破了破局关键。   前线将领起初有些意外,毕竟被围之下,要么固守待援要么分散突围,可“集中兵力”看似冒险,实则正中敌军要害。   彭老总一看电报,当即拍板:“就按这个来!”他迅速调整部署,不再死守全线,而是盯着敌军防线的薄弱环节,把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准备打一场出其不意的突击战。   突围行动在夜色中展开,志愿军把夜战、近战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小股部队换上缴获的美军装备,伪装成“南朝鲜友军”,悄悄穿插到敌军后方,捣毁指挥节点、骚扰补给线,让美军阵脚大乱。   主力部队则在预定突破口集结,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发起猛攻。第63军作为主攻部队,打得尤为惨烈。战士们衣着单薄,手里的武器有的都缺弹药,可面对敌军的坦克火炮,没有一个人退缩。   不少阵地弹尽粮绝后,战士们就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开辟通道。雪马里一战中,他们还全歼了有着150年历史的英军“双徽营”,创下了战场奇迹。   美军压根没料到,被围的志愿军还能发起如此猛烈的反击。他们的包围圈被撕开一道大口子,再加上后勤线不断被骚扰,战机一点点流失,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志愿军主力分批突围,向北转移。这场突围战不仅救了十万将士的性命,更打出了志愿军的战略应变能力。   毛主席的8字命令,看似简单,实则精准拿捏了敌我态势,而彭老总的果断执行,再加上战士们的铁血拼搏,才最终完成了这场绝境翻盘。   此后战局进入相持阶段,1951年7月,板门店停战谈判开始,可枪声并没停下,志愿军一边谈一边打,硬是用两年时间,让美军明白,新中国再也不是任人欺凌的旧中国。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以志愿军的胜利告终。这场胜利,是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大炮的胜利,更是民族意志的胜利。 信息来源:中华网军事《1951,年朝鲜10万大军被围,彭老总焦急万分,毛主席出奇制胜》

0 阅读:1165

猜你喜欢

旅途知心啊

旅途知心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