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们请客吃饭 第一,饭局贵精不贵多,人越少,话才越真。你想谈合作,拉一桌人,十八罗汉坐满,谁敢开口?真事都藏在两人对坐、三杯酒下肚之后。高层之间谈事,像下棋,一步一思量,哪能当众摊牌?中层吃饭,是为了打通关节,理顺流程,图的是个“顺”字;基层吃饭,是为了联络感情,让人家觉得你这人不拿架子,图的是个“暖”字。事没定之前,饭局越小越好,最好就你们俩,最多加个信得过的中间人。等事情落了地,再拉几个关键角色碰个头,走个确认流程,就够了。那种动不动三十人起的“大场面”,除了撑脸面,基本没用——除非是人家老大主动提的,说“我带你见见几位老朋友”,那才是机会。其他时候,别凑热闹,去了也白去,还容易露馅。 第二,吃饭的场合,得看人下菜碟。请中层或基层,你要是老板,就得有点老板样。不是说非得上米其林,但起码得让人家坐下那一刻,心里一震:“这家伙有点实力。”环境干净,服务到位,菜品讲究,别整一堆网红打卡地、吵得听不见说话的地方。你让员工去请,那就随便些,火锅烧烤大排档,反而显得接地气,大家放松,项目细节反倒聊得透。但请高层,那就得讲究“静”和“独”。包间要深,服务员要少,话才能说到底。你谈的是几百万的单子,结果坐在商场四楼随便一家川菜馆,人家嘴上不说,心里早把你划进“不懂事”的名单里。不是人家挑剔,是你没把对方放心里。 第三,见面礼这事儿,别太刻意,也别太抠搜。送礼像谈恋爱,得分时机、看关系。刚认识,或者好久不见,再碰上大事,那必须得有点分量,不然显得你轻浮。但要是经常见,关系也熟了,你月月送茅台,反倒显得生分,像在提醒人家“咱俩还没成一家人”。高手之间,礼不在贵,而在“懂”——他知道你喜欢茶,顺手带一饼山头老普洱,你说这是礼吗?这是情分。基层同事,你送个限量款包包,他可能还怕背出去惹事,不如直接给个大牌手机、购物卡,明明白白,心里踏实。高层呢,偏爱那些市面上买不到的东西:定制的钢笔、稀有年份的酒、非遗手艺人的作品——不是值多少钱,而是“你记得我”。 第四,别以为人家地位高,就啥都不缺。恰恰相反,越是有钱有权的人,越在意你“舍不舍得”。他们平时吃的是清淡,但你桌上连个像样的主菜都没有,那就是看不起。你得把规格拉上来:鱼翅不一定真上,但得有头牌菜;茅台不喝,也得摆一瓶在那里。这不是浪费,是态度。人家不稀罕那口肉,但稀罕你“愿意给”的姿态。你抠抠搜搜,人家不跟你计较,但从此把你归为“不值得深交”的一类。谁不想被重视?谁不想被当成“自己人”? 第五,饭局不谈事,等于白吃。现在谁缺一顿饭?大家时间都金贵,你约人出来,嘴上说“聚聚”,结果全程聊天气、孩子、养生,人家心里早翻白眼了。该给的条件要给,该画的饼要画。哪怕事没成,你也得让人家知道:“我现在手里有什么,未来能给你什么,你帮我,我能怎么回报你。”这不是市侩,是诚意。你不提,人家也不提,吃完各回各家,下次再见,连微信都不想回你。饭局是交易的开始,不是社交的终点。 第六,留个暗号,埋个钩子。一顿饭吃得再好,也得有个“下次再来”的理由。如果对方随口说一句“这红酒不错”,你别当耳旁风,记下来,下次见面,你可以说:“上次那支酒,我托人又搞到两瓶,专门留着等你。”——这一句话,比送礼还管用。你们之间有了“专属记忆”。就像情侣之间的昵称、老友之间的黑话,饭局也得有个“接头暗语”。以后你发微信:“老地方,那瓶酒开了吗?”他立马懂你意思。关系,就是在这种细水长流的默契里,一点点深下去的。 饭局不是应酬,是关系的催化剂。你用心,它就发酵;你敷衍,它就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