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更重的东西出现了!现在整个欧美都急疯了,美国电网设备商就算加班加点生产,也

山河又月明 2025-11-07 15:17:51

比芯片更重的东西出现了!现在整个欧美都急疯了,美国电网设备商就算加班加点生产,也根本填不上巨大的窟窿,欧洲那边更惨,一大批新能源项目因为拿不到变压器,直接就地停工,只能干瞪眼。 这两年欧美算是被一个 “铁疙瘩” 整懵了,以前天天盯着芯片怕被卡脖子,现在倒好,变压器这笨乎乎、重得挪不动的家伙,反倒成了更棘手的麻烦。马斯克早就在 2023 年的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提过,芯片短缺还没过去,全球迟早要为变压器抢破头,当时《华尔街日报》还笑他随口猜测,没成想短短两年,这话就成了欧美电力行业的真实写照。 先看美国,现在的变压器缺口已经大到遮不住了。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今年美国电力变压器需求超出供应 30%,配电变压器缺口也有 10%,以前订一台普通变压器最多等 50 周,现在直接飙到 127 周,差不多要两年半才能拿到货,比买热门新能源汽车的等待时间还长。 更要命的是美国电网的老毛病,70% 的变压器都是上世纪 80 年代装的,设计寿命才 25 年,现在早超期服役三四十年。去年加州本来想升级旧金山周边 20 个变电站,找了十几家供应商都没货,项目直接搁置,这种情况在美国 20 多个州都存在。 得克萨斯州更离谱,把 2000 年退役的旧变压器翻出来修修再用,结果去年 12 月一台旧设备故障,直接让达拉斯周边 3 万户居民停了 6 小时电。连亚马逊都栽了跟头,弗吉尼亚州的云数据中心本来计划 2025 年二季度投产,就因为变压器排期到了 2026 年 3 月,只能硬生生推迟,亚马逊的基建负责人都无奈说,没有合格的变压器,根本不敢开工。 美国本土厂商就算加班加点也填不上窟窿,这背后全是硬伤。变压器看着是铁疙瘩,造起来门道可不少,铁芯叠放误差不能超 0.1 毫米,线圈绕制松紧度差一点就可能短路,熟练工没个三年练不出来,现在年轻人不愿进工厂,老工人又在退休,没人根本造不出合格产品。 而且建个生产车间至少要 1-2 年,日立能源计划投 60 亿美元扩产,新产线却要四年才能投产,远水解不了近渴。 更坑的是美国自己搞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变压器加征 104% 的高额关税,一台 3330 美元的设备完税直接飙到 6800 多美元,俄亥俄州电网负责人算过账,买中国产的能省三分之一预算,交货时间从 2 年缩到 10 个月,可受政策限制只能等本土货,偏生本土产能就是跟不上。 偏偏美国还在搞两个最费电的产业,AI 和新能源,OpenAI 的 ChatGPT 数据中心一天要耗 50 万度电,相当于 1.7 万个家庭的用量,谷歌的 PaLM 模型耗电量更堪比 11.8 万个家庭,预测到 2030 年,美国 AI 数据中心耗电量要占全国电力需求的 20% 到 25%,老电网扛不住,新需求又暴增,变压器自然不够用。 德国能源公司 Uniper 前首席执行官都坦言,要是没提前预购变压器,现在得等三四年。有浙江日报记者采访过欧洲风电项目负责人,对方算过一笔账,风电场满负荷一年能发 3.5 亿度电,缺变压器没法并网,一年少发 1.2 亿度电,直接损失近 5000 万元。 欧洲本土的变压器制造商主要在德国、法国,产能本来就有限,订单排期已经到了 18 个月后,价格还不便宜。法国电力公司今年 1 月干脆找中国西电集团订了 12 台 220 千伏变压器,因为中国设备交货周期平均才 6 个月,比欧洲快两倍,价格还低 15% 到 20%,意大利、西班牙的电力公司也跟着下单,毕竟没人愿意眼睁睁看着项目停着赔钱。 全球范围内的变压器短缺早就不是新鲜事,国际能源署 2025 年的报告里说,近 60% 的电力企业愿意多付 15% 到 20% 的预付款来缩短交货期。价格更是涨得离谱,2020 年到 2025 年 5 月,全球标准型号变压器均价涨了 60%,特高压用的高端型号直接翻倍,配电变压器涨幅甚至高达 95%。 这涨价背后是原材料在作祟,变压器核心材料取向电工钢被称为 “钢铁大熊猫”,全球产能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今年价格同比涨了 40% 还得抢,再加上铜绕组的价格波动,这两项就占了变压器成本的 60% 以上,成本涨了,终端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欧美想自己扩产也不现实,除了生产周期长、熟练工短缺,供应链还卡脖子,变压器的绝缘纸、冷却系统等部分高端部件仍依赖进口,全球供应链一紧张就容易断供。以前大家都觉得变压器是幕后设备,没人当回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2024 年的报告里还提到,2022 年国内变压器产能利用率不到 70%,不少工厂担心订单不足,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这铁疙瘩就成了各国争抢的战略物资。 信源:环球网

0 阅读:665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