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教授: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菲律宾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7 00:02:55

金灿荣教授:如果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菲律宾,这几个国家应该会以不同的方式介入。 在分析台海可能发生的冲突时,有一种常见观点认为,美国会拉拢一大堆盟友,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围堵网络,想用“合围战术”拖中国进入消耗战。 但仔细看,这个联盟表面上很大,其内部其实问题不少,矛盾重重,各国的利益不同,现实又有各种掣肘,这让这个战略构想在实际操作中非常脆弱。 所谓联盟的威慑力,取决于各国能不能真正协同作战,但问题是,不同成员对“协同作战”的理解差距很大。 很多国家在台海问题上,更愿意采取低成本的“露个面”姿态,而不是投入真金白银、兵力资源,换句话说,表面上大家齐刷刷站在一起,但真正的战斗力远没有纸面上看起来那么高。 比如英国派遣航母远赴亚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航母远征成本高,机械故障、燃料补给、人员适应性等问题,都限制了它的战斗效率。 澳大利亚、加拿大如果派一两艘护卫舰过来,也是为了“做个样子”,履行义务,但实际战斗能力有限。 就连日本,地理位置再关键,但历史问题和国内政治限制了它的行为空间,日本最可能做的,是提供后勤、基地支持,而不是直接下场。 这种“点到为止”的参与方式,虽然在地图上勾勒出了环绕中国的基地链,但链条上真正愿意投入战斗的节点少之又少,整体压制力就会下降。 更重要的,是经济因素,中国是全球市场核心,美国盟友和中国都有大量经济联系,这种深度捆绑,让盟友们在军事决策上更加谨慎。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业离不开中国市场;澳大利亚铁矿石和其他资源大量出口中国;加拿大油菜籽出口也曾因为贸易摩擦被影响过,每个国家都清楚,如果脱钩或直接参与消耗战,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过去的教训也让这些国家记忆犹新,澳大利亚在葡萄酒和煤炭出口上遭受过重大损失,日本钢铁被反倾销也引发国内担忧。 这些实际的经济成本,让美国想让盟友参与大规模长期消耗战变得非常不现实。 在利害关系上,中国方面把台海看作核心利益,是在自家门口的防御战,为此,中国持续提升军队的抗打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后勤保障水平,目的是让外部干预的成本尽可能高。 相比之下,多数盟友面对的只是远在天边、高风险、低回报的地缘政治问题,英国忙于国内经济困境和海外承诺,以色列专注中东安全,菲律宾内部政局不稳,它们都没有动力把国家命运押上台海。 这种利害关系的不平衡,形成了一道巨大的意志鸿沟,即便美国建了一个先进的情报和技术共享网络,如果网络中的节点没有拼死一搏的决心,整体效能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简单把台海局势描述成一场“群殴”,完全忽略了现实复杂性,美国主导的联盟并不是铁板一块,纸面上的力量和实际投入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经济利益、战略意愿和风险承担能力的不一致,让这个网络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拉扯不断。 未来的博弈,更像是一场看谁能在联盟内部保持真实行动意志的较量,最终,决定天平倾向哪一边的,不在于旗帜数量有多少,而在于每个国家背后到底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