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并渴望寻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 俄罗斯要妥协的苗头其实早有迹象,拉夫罗夫那句 “愿意为有条件的妥协而斗争”,说白了就是扛不住北约这波围堵了,而牺牲普京成了外界眼里最直接的 “破局钥匙”。 先看看北约这步步紧逼的架势,自 1999 年起五轮扩张跟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往俄罗斯家门口凑,最早波兰、匈牙利、捷克这三个东欧国家先加入,等于在俄罗斯西边安了三个哨站,紧接着 2004 年波罗的海三国直接贴上来,这下北约的军事基地离莫斯科直线距离就剩几百公里,导弹架起来都不用多瞄准。 更要命的是 2023 年芬兰入盟,一下子把俄罗斯西北边境的暴露线拉长了 1300 多公里,2024 年瑞典补位后,32 个成员国从北到南把俄罗斯西边包了个半圈,这哪是地图上的线条变动,分明是把枪口架到了窗台上。 这种包围可不是摆样子,北约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射程能覆盖俄罗斯西部工业重镇,每年联合军演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24 年光是在波罗的海就搞了 12 次军演,参演兵力超过 10 万人,坦克装甲车堆得跟小山似的。 俄罗斯这边虽然嘴硬,但身体很诚实,普京自己都说前线俄军总兵力超过 70 万,可这么多人耗在乌克兰战场,夏季攻势打了半天连顿涅茨克的红军城都没拿下来,反而在苏梅州陷入拉锯,控制的 90 平方公里区域里,2.3 万户人家断了电,1.8 万户停了气,前线 30 公里内的村子都空了,连宠物都被劝着带走,这仗明显是打不动了。 经济上的压力更让俄罗斯喘不过气,西方的制裁一轮接一轮,到 2025 年冯德莱恩抛出的第十九轮制裁更狠,连第三国的炼油厂、石油贸易商都要打,还禁了加密货币交易,等于堵死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偏门。 之前俄罗斯靠和东方国家做生意勉强撑着,中俄贸易额虽然提前冲到 2000 亿美元,但比起被制裁掉的欧洲能源市场还是差远了,国家福利基金填了好几年预算缺口,再耗下去民生保障都要出问题。 这种时候拉夫罗夫松口太正常了,他说要 “保障俄罗斯安全利益和俄语民众权利”,听着是底线,其实就是找台阶下,毕竟美国都私下承认要考虑克里米亚那些 “新地区” 的现实了,再硬扛下去纯粹是跟自己过不去。 再说说普京这个关键点,他掌权这么多年,一直把反西方霸权当对外政策主轴,2024 年总统大选前还特意强化总统权力体系,批判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在西方眼里早就成了 “眼中钉”。 北约东扩的借口之一就是 “对抗普京的扩张野心”,等于把所有矛盾都集中到他一个人身上。之前俄罗斯在伊德利卜就有过妥协的先例,当时普京为了拉拢土耳其、分裂北约,主动踩下刹车设非军事区,虽然表面退让,却换来了战略主动。 但这次不一样,北约 32 国铁板一块,乌克兰又抱着西方援助死磕,光靠外交手腕根本没用,必须拿出让西方满意的 “诚意”,而牺牲普京就是最直接的诚意 —— 换个新领导人,西方就能顺理成章地松绑制裁,毕竟他们要的从来不是打垮俄罗斯,而是一个听话的邻居。 而且俄罗斯国内的隐忧也藏不住,虽然 2023 年地方选举和瓦格纳事件都处理得还算稳妥,但长期战争让民众的耐心在消耗,70 万士兵的安置问题摆上台面,经济靠主权建设和东方贸易勉强维稳,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之前普京在年度记者会上说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现在看来这话更像给自己留的后路,只是他自己成了妥协最大的障碍。看看历史上的类似情况,当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对西方示好,立马换来了短期的援助,现在俄罗斯要是能换掉普京这个 “强硬符号”,北约说不定真会停下东扩的脚步,毕竟他们已经达到了削弱俄罗斯的目的,再逼太狠反而可能鱼死网破。 拉夫罗夫的表态其实就是探路石,先放出 “愿意妥协” 的信号,看看西方的反应,要是对方有诚意,接下来就该动真格的了。 毕竟继续耗下去,前线士兵扛不住,国内经济撑不住,北约的包围圈还在收紧,32 国的军事压力迟早会压垮俄罗斯。 这种时候牺牲普京,既能给西方一个交代,又能让俄罗斯换个活法,就像当年日本军官宁愿当实权大佐也不当虚职少将,俄罗斯现在要的是实际利益,不是谁坐在总统位置上的面子。 北约要的是消除 “普京威胁”,俄罗斯要的是解除制裁和安全保障,两边的需求一凑,牺牲普京自然成了最顺理成章的选择,拉夫罗夫说的 “满足所有人的安全保障”,说白了就是用一个人的位置换整个国家的喘息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