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录音曝光,称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理由不是演技不好,也不是耍大牌,而是一天发

浅笑对风吟 2025-11-06 09:42:20

王家卫录音曝光,称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理由不是演技不好,也不是耍大牌,而是一天发了三条朋友圈。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5年10月底,娱乐圈掀起一场风波。 青年编剧程骏年在网上公布了几段私人录音,内容是导演王家卫和编剧秦雯的私下谈话。 这些录音里,两人对一些演员发表了不太尊重的评论,其中一段提到老艺术家游本昌时,王家卫说了一句“他不是省油的灯”。 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 更让人意外的是,王家卫说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理由不是演技问题或者耍大牌,而是因为他“一天发了三条朋友圈”。 一个九十多岁的老艺术家,因为分享生活点滴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让很多人觉得不理解。 游本昌先生是中国观众熟悉和尊敬的演员。 他最广为人知的角色是济公,那个破帽破扇的疯和尚,被他演得活灵活现。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在《繁花》中饰演的“爷叔”依然展现出了精湛的演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戏。 在录音事件成为话题的同时,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游本昌的艺术生涯。 他并不是一夜成名的演员,在演济公之前,他跑了整整30年的龙套,演了79个配角。 哪怕是没有台词的小角色,他也会认真琢磨。 演一个十几秒的农奴戏份,他会去翻看19本相关书籍,了解历史背景。 这种对艺术的认真态度,持续了他整个职业生涯。 关于游本昌喜欢发朋友圈这件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反映了一位九旬老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他会拍窗台上的绿萝,记录新叶的变化;会拍剧组盒饭,分享日常生活;会写下对戏的感悟。 这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记录,恰恰可能正是他能够塑造出那么多鲜活艺术形象的源泉。 在《繁花》拍摄期间,游本昌的敬业精神有目共睹。 他每天最早到片场,工作时间近十小时也不喊累。 为了改掉话剧表演中肢体太活跃的习惯,他在宾馆房间模拟戏里办公室的格局,反复练习。 他对导演王家卫也表达了尊重和感谢,曾说王家卫是“好导演”,对演员很理解,想得周到。 游本昌的人生哲学颇值得玩味。 他常提到“以文艺化导人心”这七个字,并在艺术生涯中身体力行。 当年演济公时,他有一个吃肉的经典镜头,观众看着觉得香,其实那块肉已经变质发臭了,他硬是坚持拍完才吐。 这种专业态度,正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 录音风波后,游本昌并没有公开回应此事,只是照常更新他的朋友圈。 “戏比天大,人比戏远”,这句话或许最能表达他对艺术与人生的理解。 回过头来看,“一天发三条朋友圈”这个被提及的行为,与其说是缺点,不如说是一位九旬老人保持思维活跃、乐于与人交流的表现。 游本昌一直努力跟上时代,他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用社交平台,与年轻人互动。 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其实值得敬佩。 游本昌的艺术生涯跌宕起伏。 52岁才凭借济公一角成名,之后又因为照顾患病的妻子而淡出荧屏多年。 76岁时为了排演话剧《弘一法师》,他卖掉北京的房子,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高龄出演《繁花》,再次用演技征服观众。 他的人生本身就是对“坚持”二字最好的诠释。 在演艺圈这个名利场,游本昌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底线。 他不重复同类角色,哪怕在济公走红后收到大量类似邀约,也选择拒绝。 他更看重艺术价值而非商业成功,这种选择在当今娱乐圈尤为难得。 随着录音事件的发酵,公众开始讨论艺术家的专业素养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游本昌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无论是跑龙套还是演主角,都秉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是时刻准备着,保持我的能量,终于等到了”,这句话道出了他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 “不是省油的灯”这个评价,如果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恰恰描述了一位艺术家永不熄灭的创作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游本昌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因年龄增长而停止创作,也不会因外界评价而改变初心。 或许,这种“不省油”的精神,正是中国文艺界所需要的。 而这件事最终如何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主要信源:(蓝鲸新闻——“王家卫滤镜”破碎,影视工业化下残酷的“权力游戏”?)

0 阅读:207

评论列表

一土

一土

1
2025-11-06 18:54

就那个墨镜男敢说,老爷子演技不好吗?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答应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