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

浅笑对风吟 2025-11-05 23:57:22

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4年,四川简阳农村有个叫杨利娟的姑娘,家里出了件大事。 她两个哥哥想做煤炭生意挣点钱,结果不光本钱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 那会儿杨利娟才16岁,正上着初中呢,看着讨债的人天天堵在家门口,她一咬牙就辍学了,跑到县城里的小餐馆当服务员。 这姑娘干活特别实在,每个月百来块钱工资,自己只留二十块生活费,剩下的全寄回家还债。 在餐馆端盘子的时候,有个常来吃饭的客人注意到了她。 这人就是张勇,当时他和媳妇在简阳开了家叫海底捞的小火锅店。 张勇观察了好几次,发现这小姑娘端菜收盘子特别利索,对客人总是笑脸相迎。 有次客人打翻了茶水,她二话不说就蹲地上擦得干干净净。 张勇觉得是块好材料,就直接开价每月160元请她去海底捞干活。 这可比当时普通服务员80元的工资高了一倍。 不过杨利娟没马上答应。 她觉得餐馆老板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她,不能说走就走。 直到半年后那家餐馆关门,她才背着布包袱来海底捞报到。 那会儿海底捞也就是个四张桌子的小店,新来的都得从最累的活干起。 杨利娟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熬汤底,蹲在灶台前被煤烟熏得直咳嗽;晚上打烊后还要留下来洗全体员工的工作服,手常年被凉水泡得发白。 有年冬天特别冷,火锅店生意却出奇地好。 杨利娟端着滚烫的铜火锅来回跑,手臂上被烫出了好几个水泡。 有老顾客看不过去,偷偷跟张勇说:"你这服务员太拼了,得给人家涨工资。" 其实那会儿杨利娟心里就憋着股劲儿。 家里两个哥哥还在被债主逼得东躲西藏,她得多挣点钱帮家里渡过难关。 1999年海底捞决定去西安开分店,21岁的杨利娟被派去当店长。 刚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意冷清得门可罗雀。 有个礼拜天从早到晚就来了三桌客人,服务员们都耷拉着脑袋。 杨利娟二话不说,带着员工去公交车站发传单,见着等车的人就递上热毛巾:"天冷,擦把脸吧,我们火锅店新开业,凭传单打八折。" 后来她又琢磨出个法子,让服务员们带着电磁炉去附近写字楼,给加班的白领们现场煮小火锅试吃。 生意刚有起色,麻烦就来了。 有天晚上来了十几个喝醉的壮汉,嫌上菜慢把桌子掀了。 领头的掏出一把匕首插在桌上,叫嚣着要"收保护费"。 其他服务员吓得直往后躲,杨利娟却挺身上前:"各位大哥,这顿饭我请客,但店是老板交给我打理的,砸了东西我没法交代。" 她边说边让后厨重新备菜,亲自给每桌敬酒,最后那群人反而不好意思地结了账。 这些事传到张勇耳朵里,他越来越放心把重要事情交给杨利娟。 2008年她当上公司副总时,海底捞在全国已经有了五十多家店。 有竞争对手开出百万年薪挖她,她笑着拒绝:"我在海底捞从洗菜工干起,十六年来每个春节都在店里过,这儿早就是我家了。" 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上市那天,杨利娟穿着白西装站在张勇旁边敲锣。 当年那个农村丫头如今掌管着近十万员工,手里3.6%的股份值三十多个亿。 但考验接踵而至,2021年疫情最严重时,海底捞每天要亏一千多万。 危急关头张勇把CEO的位置交给她,杨利娟上来就砍掉300家亏损门店。 这个"啄木鸟计划"让公司短期内亏了24亿,却为后续复苏留出了喘息空间。 在海底捞年度大会上,有年轻店长问杨利娟成功的诀窍。 她指着火锅里翻滚的番茄汤说,就像熬这锅底料,火候不到就是欠味道。 杨丽娟十六岁开始端盘子,四十四岁当CEO,二十八年来就学会一件事,把每件小事都做出滋味来。 台下静悄悄的,只有红汤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在海底捞内部,员工们亲切地称杨利娟为"杨姐"。 她至今保持着深夜巡店的习惯,时刻关注服务细节。 对于未来,她表示要继续推动海底捞的创新与发展,让这个从四川走出的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主要信源:(华商韬略——专访海底捞CEO杨利娟:用尽今天的力气,明天就会变得更强)

0 阅读:144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