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天,冰心九十岁,忽然托人从北京送了一封信到台湾,点名要给孙立人,这信

南风意史册 2025-11-05 11:03:48

1990年春天,冰心九十岁,忽然托人从北京送了一封信到台湾,点名要给孙立人,这信写得不绕弯子,开头就说:老孙,你回来看看吧,大陆已经开放探亲了,我们都老了。那年孙立人也90岁,长期被软禁,自己连吃饭都难,回信说自己“终期所愿之得偿”,却只能写写,再见不上,他心里明白,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跟冰心说话。   孙立人年轻的时候曾是清华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后来作为篮球国家队主力后卫,他在远东运动会上击败日本、菲律宾球队,为国家赢得荣誉;而冰心当时已经是文坛初绽的新星。他们同在北京求学,后来又同船前往美国留学。冰心在韦尔斯利学院攻读文学,孙立人则进入普渡大学、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   抗战中,孙立人率部远征缅印,在仁安羌解救英军,被誉为“东方隆美尔”;冰心则在重庆、昆明等地用文字记录着这场全民抗战。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战场上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尽着自己的力量。   到了1949年,孙立人随国民党退守台湾,不久便因“兵变”疑云遭蒋介石软禁;冰心则留在大陆,经历了种种政治风波。一道台湾海峡,隔断了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故交挚友。   此刻,捧着老友的来信,孙立人百感交集。三十三年的软禁生涯刚刚结束,但他已是风烛残年。医生说他中风后需要静养,连吃饭都需要人照料,更别说长途跋涉了。   他坐在书桌前,让儿子为他铺纸研墨,一字一句地口述回信:“婉莹大姐:收到您的信,让我十分激动,也十分难过……立人两三年来,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虽行动尚能自理,但步履迟缓,脑内空空,思维难以集中……何时能一造访,畅话平昔,殆未可必然,亦终期所愿之得偿也。”   当冰心读到最后一句时,她就明白,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如今连提笔都困难,重返大陆的心愿恐怕再也无法实现了。   这年的10月5日,冰心迎来九十大寿。孙立人特意从台湾发来贺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逢九十大庆,敬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弟孙立人拜贺。”   电报虽短,却饱含着跨越海峡的深情。冰心将这份电报小心收好,与孙立人的来信放在一起。她或许已经预感到,这是老友给她的最后问候。   果然,仅仅一个多月后的11月19日,孙立人去世了,而此时距离他的九十大寿只差三天。   两位世纪老人的最后一次通信,就这样成为了永别。他们相识于青春年华,却别于风烛残年;他们一个成为文坛泰斗,一个成为抗战名将,最终却隔海相望,不得相见。   而孙立人最后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葬在广州马头岗,与当年并肩作战的新一军将士们长眠在一起。   只能说,历史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总在个体命运中留下最深的刻痕。两位老人一个在海峡这头执笔凝望,一个在海峡那头倚榻长叹,而孙立人信里的那句“但也终究希望这个心愿能够达成”,或许说的就是,有些相约,注定要留给历史;有些对话,终究要说给时光。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孙立人 百度百科——冰心   文│一阳 编辑│萱萱老师

0 阅读:46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