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新疆一位猎人迷失方向,误入罗布泊深处。当他九死一生回到村庄时,逢人

文山聊武器 2025-11-04 17:55:21

1934 年,新疆一位猎人迷失方向,误入罗布泊深处。当他九死一生回到村庄时,逢人便说:“我见到一座‘鬼城’,里面有一千口棺材!” 村民们起初以为他疯了,直到一位外国考古学家闻讯而来,不惜花重金请他做向导。 1934年春季,瑞典考古学家沃尔克·贝格曼抵达新疆,听说奥尔德克的旧闻后,以银币和物资为酬劳,邀请他担任向导。贝格曼是斯文·赫定团队成员,早年参与楼兰古城的发掘,这次目标直指罗布泊腹地古墓。队伍从库尔勒县城出发,沿孔雀河下游南行,奥尔德克负责辨识支流走向。行程进入盐碱平原后,补给消耗加快,水源成为关键问题。他们偏东转向,追寻奥尔德克记忆中的窄河道,那里曾有季节性积水。 推进过程中,沙丘地形反复变化,队伍多次调整路线。奥尔德克根据风蚀痕迹判断方向,贝格曼则对照旧地图标记位置。几天后,他们抵达罗布泊核心区,地面转为松散黄沙,骆驼负载渐重。贝格曼支付的酬劳让奥尔德克坚持,尽管那片墓区让他本能回避。队伍在干河谷扎营,记录每日里程,奥尔德克检查路径标记,避免重复绕行。最终,他们定位到小河支流西岸,四公里处现出木柱群影。 那些胡杨木柱高三米余,直径半米,表面有浅槽纹饰,下方棺椁半埋沙中,形如对扣舟体,用牛筋固定。数量超过三百具,贝格曼指挥测量和拍照,确认这是青铜时代墓葬群。他将现场命名为小河墓地,以支流命名。奥尔德克指引位置后,队伍初步勘探几座棺椁,出土裹尸布和兽骨祭品。一具女性干尸保存完整,头戴毡帽,身披毛织袍,面部特征显示欧洲系血统,唇角有浅弧。贝格曼记录这些细节,队伍采集样本后,因风沙威胁撤离。 返回途中,队伍沿河谷北上,补给已近耗尽。奥尔德克接过尾款,独行西归村落。贝格曼带回照片和笔记,1939年出版报告,描述墓葬格局和年代,定为公元前1800至前1500年,早于中原同期文明。这次行动填补了塔里木盆地史前空白,却也因环境恶劣中断后续工作。 贝格曼去世后,小河墓地位置再度隐没,沙移水枯,近七十年无人涉足。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重启计划,利用卫星遥感和旧地图,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领队多次进出荒漠。2002年底至2003年初,他们在罗布泊奥尔德克库木区定位成功,风蚀痕迹与贝格曼描述吻合。2003年春季,大规模发掘清理167座墓葬,竖柱象征男性生殖,环绕船形棺椁,内含牛羊头祭品。 干尸保存依赖干燥气候和密封结构,许多遗体袍履如新。女性干尸重现,碳14测定确认距今3800年。墓地主人可能来自西方草原,葬俗显示独特信仰,与周边古文化有交融迹象。选址荒漠或因水源稳定,却也导致文明中断。棺内白色物质疑为防腐剂,身份谜团包括首领后裔或祭司角色。那抹唇弧是否仪式标记,仍无定论。 奥尔德克晚年留在村落,继续捕猎直至谢世。他见证沙漠变迁,却未再提墓区。小河墓地重见天日,推动新疆青铜时代研究,揭示塔里木盆地早期居民迁徙路径。木柱棺椁组合,提供生活和信仰窗口,来源与消失原因持续探索中。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