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秦基伟一夜之间连杀100多人,而且被杀的全部都是罪恶滔天的大汉奸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1-04 16:55:18

1938年4月,秦基伟一夜之间连杀100多人,而且被杀的全部都是罪恶滔天的大汉奸,事后更是直接表示“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秦基伟1914年出生时,家境贫寒到了极点,父亲早逝,兄长也相继离世,年幼的秦基伟只能靠挖野菜、放牛、打短工维持生计,恶劣的生存环境没有击垮这个倔强的少年,反而磨练出坚韧不拔的品格,村里的地主欺压百姓,秦基伟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经常想方设法与之对抗,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13岁的秦基伟毅然加入义勇队,从此踏上革命道路。   1929年正式参军后,秦基伟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战斗技能迅速成长,17岁便担任红四方面军手枪营连长,在一次保卫总部的战斗中,秦基伟丢掉步枪,挥舞大刀冲入敌阵,连砍数人后安然撤回,这次惊险的战斗让秦基伟获得"秦大刀"的美名,也奠定了其在红军中的威望,长征途中的艰苦岁月和西路军的血战经历,进一步锤炼了秦基伟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急需在敌后建立根据地,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组建独立支队,秦基伟出任司令员,搭档政治委员赖传珠,部队对外称"秦赖支队",日军占领太原后,立即对周边地区展开疯狂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令人愤慨的是,一些丧失民族气节的中国人主动投靠侵略者,为日军提供情报、充当向导,协助搜捕抗日军民。   汉奸的猖獗活动给抗日斗争造成巨大威胁,这些背叛民族的败类熟悉当地情况,能够准确为日军指引道路,使得八路军和游击队的行踪经常暴露,许多抗日志士因此遇害,秦基伟深知,要有效打击日军,必须先清除这些内奸,经过深思熟虑,秦基伟决定采取雷霆手段,给汉奸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秦基伟命令参谋处、敌工站和各县区游击队全力搜集情报,详细调查每个汉奸的身份、住址和日常活动规律,情报工作进行得极其细致,从汉奸的家庭成员到出入时间,从活动范围到联络方式,都被一一记录在案,经过数月的准备工作,一份详尽的汉奸名单最终形成,其中记录着100多名罪大恶极的叛国分子。   1938年4月2日深夜,秦基伟亲自指挥了这次震撼太行山区的锄奸行动,十个县的八路军部队和游击队同时出动,按照预定计划分头行动,行动时机选择精准,各路人马配合默契,在汉奸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实施抓捕,这次行动覆盖面极广,执行效率极高,仅仅一个夜晚就将名单上的汉奸悉数清除。   为了最大化震慑效果,秦基伟特意在每处行动现场留下布告:"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署名"八路军秦赖支队",这些醒目的标语如同无声的警告,向所有潜在的叛国者宣示着人民军队的坚定立场,消息迅速传遍太行山区,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人立刻断绝了投靠日军的念头。   锄奸行动产生的影响远超预期,汉奸群体闻风丧胆,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地为日军效力,日军失去重要的情报来源,在太行山区的行动变得举步维艰,当地百姓看到八路军的决心和实力,参军参战的热情空前高涨,民间开始流传秦基伟是"赵子龙转世"的传说,说秦基伟在战场上身中数枪而不死,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八路军的威望。   秦赖支队借此机会快速发展壮大,部队人数增长到五千余人,在17个县建立了拥有百余万人口的游击根据地,太行山区成为坚不可摧的抗日堡垒,日军再想在这里为所欲为已经不可能,四天后的又一次突袭中,70多个日伪据点被端掉,80多名日军和260多名汉奸被歼灭,秦赖支队的赫赫威名传遍晋中大地。   信息来源:人民网-《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0 阅读:24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