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快要绝经时,身体会有5个提示,若没有,说明你还年轻 48岁就总忘带钥匙、和家人拌嘴?2025年11月某三甲医院体检数据显示,超7成女性误将绝经前兆当作“衰老病”乱调理。 上周门诊接诊的李女士,说近三月凌晨总被汗湿醒,办公室25℃还喊热,女儿调侃“更年期到了”,她却偷偷买了抗衰保健品,直到月经紊乱才就诊。 月经紊乱是最明显信号。西医认为是卵巢功能衰退致激素波动,中医称“肝肾亏虚”。临床中,有人周期从30天变50天,有人经量骤增或减少。 李女士就有此症状,排除肌瘤后,我建议她用当归、枸杞泡水喝,配合早睡,两月后经期逐渐规律,这是中西医调理的典型效果。 潮热盗汗最折磨人。雌激素下降让体温中枢“失灵”,像体内装了“不定时暖气”。某机构近期调研,68%围绝经期女性受此困扰。 西医建议穿分层衣物方便增减,中医推荐百合莲子羹滋阴。我临床观察,每天快走20分钟,可让潮热发作频率降35%。 情绪失控易被忽视。激素波动影响神经递质,中医叫“肝气郁结”。有患者因菜咸了吵架,事后又愧疚,检查才知是绝经前兆。 这时别硬扛,每天10分钟深呼吸冥想有效,严重可遵医嘱用疏肝中药,切忌跟风吃“安神丸”,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关节酸痛常被误当关节炎。雌激素减少加速钙流失,西医强调补维D,中医用杜仲煲骨汤强筋。我院数据显示,围绝经期骨密度下降率达32%。 建议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晒15分钟太阳,避免久站。有患者坚持三月,爬楼梯膝盖不疼了。 睡眠障碍比失眠更磨人。激素变化影响褪黑素,中医称“心肾不交”。不少人像李女士,凌晨2点醒后睁眼到天亮,白天昏沉。 睡前1小时别碰手机,用酸枣仁煮水喝助眠。我跟踪10位患者,两周后平均入睡时间从1小时缩至20分钟。 绝经平均年龄49.2岁,早于45岁或晚于55岁需就医。这些提示不是“衰老标签”,是身体发出的“调理信号”。 保持每周3次瑜伽、多吃豆制品,定期查妇科和骨密度,就能平稳度过。若没有这些症状,说明卵巢状态不错,更要好好养护。 围绝经期是女性的“第二个黄金期”,科学应对就能保持活力。关注身体信号,比盲目抗衰更重要,你说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