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一不满14岁的男孩,戴面具持刀潜入居民楼,与素不相识的倒垃圾男子相遇后,连刺数刀致其死亡,伤口深达19厘米,手段残忍。案发后,男孩多次改变供词,时而声称受虚构角色蛊惑,时而归咎暴力游戏,真相成谜。就在大家以为男孩会因年龄原因免予刑责时,经最高检核准,男孩被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其13年有期徒刑。 2022年9月26日,徐女士和丈夫许某刚吃完晚饭,正坐在客厅看电视,十点多钟,门外传来几声轻微的敲门声。 徐女士有些紧张,丈夫却笑着安慰她:“别怕,估计是风刮的。” 许某起身收拾碗筷,顺手拎起垃圾袋推开门:“我倒个垃圾就回来。” 门还未完全关上,徐女士突然听到丈夫一声急促的质问:“你要干啥?”紧接着是沉闷的扭打声。 徐女士冲出门时,只见一个戴面具的黑影迅速逃离,而许某倒在邻居家门边,胸口鲜血直流。 邻居闻声赶来,慌忙报警,救护车呼啸而至,但许某因主动脉弓破裂、上腔静脉断裂,最终因急性大出血死亡。 尸检报告显示,许某胸部的伤口长达19厘米,深及胸腔,脏器外露。 案发后,谁也没想到,凶手是一个住在同小区的男孩小陌,2008年11月出生、案发时未满14岁。 更令人意外的是,小陌回家后主动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在小陌家中搜出匕首、铁锤、面具等工具,但审讯后,小陌的动机却扑朔迷离。 小陌最初三次供述中,提到一个名叫“麦克斯”的虚构角色,他说自己上初一后常做噩梦,梦里“麦克斯”嘲笑他“不敢杀人”。 2022年8月,小陌萌生杀人念头,网购了刀具。 在案发当晚,小陌受“麦克斯”怂恿,戴上面具潜入楼道,想录下杀人过程“回家欣赏”。 许某开门时,小陌怕面具被摘导致“社会性死亡”,恍惚中觉得“麦克斯附身”,便持刀捅向对方。 第四次至第六次供述时,小陌推翻了此前说法,承认“麦克斯”是编造的,他称自己沉迷暴力游戏和动漫,逐渐变得易怒叛逆。 2021年因被家长批评曾试图跳楼,2022年确诊重度睡眠障碍。 案发当晚,小陌本想去楼道拍“cosplay视频”,却意外被许某发现,小陌声称对方“莫名打了他一巴掌”,面具歪斜遮挡视线后,他在慌乱中捅刺许某,后又补了两刀。 庭审中,小陌的表述再次微调:许某伸手打了他,匕首恰从背包滑落,小陌“顺手舞划”却刺中对方。 但法院查明,小陌关于“是否被打”的供述前后矛盾,且无其他证据佐证。 2024年10月,最高检核准对小陌追诉。 庭审中,小陌的辩护律师提出:小陌与许某素不相识,因“被打后慌乱捅刺”,应定性为故意伤害而非杀人。 法院会如何判决呢?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法院指出,小陌事先准备了匕首、铁锤等足以致命的工具,并选择深夜时分,佩戴面具,刻意伪装后潜入居民楼道,此一系列行为表明,其并非临时起意发生普通冲突,而是有预谋地携带凶器,其主观上已具备了实施严重人身伤害的初始犯意。 法医学鉴定文书证实,被害人许某胸部创口长达19厘米,深达胸腔,创口之深、之长,足见小陌行凶时用力之猛、决心之狠。 作为一名心智正常的个体,理应明知以利刃反复刺切人体胸腹部要害部位,极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 即便采信小陌部分供述,但其在第一次捅刺后,并未立即停止侵害或查看被害人许某情况,而是在“感觉腰部被推或踹后,又补捅两刀”。 这种连续的、追加的捅刺行为,说明小陌对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这一后果持放任甚至追求的态度。 法院认为,小陌主观上具有杀害他人的间接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足以致人死亡的行为,并造成了被害人许某死亡的严重后果,构成故意杀人罪。 此外,小陌犯罪手段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确属“情节恶劣”,且最高检于2024年10月依法作出核准追诉的决定。 因此,对被告人小陌追究刑事责任,完全符合法定的实体与程序要求,于法有据。 不过,《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院进一步认为,小陌作案时系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量其心智尚不成熟、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依法应当对其减轻处罚。 此外,小陌在作案后逃回家中,主动报警,并在指定地点等待,归案后能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该行为符合自首的规定,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最终,法院判处小陌有期徒刑十三年,罚当其罪。 对此,您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