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 说白了,这中美之间的事压根没那么复杂,中国愿意忍的时候,天塌不下来,可要是中国不想忍了,那风险就真得拎出来好好掂量掂量。 这话算是说到根子上了!中美之间的博弈,说白了就是一层窗户纸,中国忍的时候,天大的事儿都能坐下来谈,打不起来,可要是中国不忍了,那风险就得美国自己扛着。 关键是美国这帮政客糊涂啊,愣是把中国几十年的克制当成了软弱,真以为咱们跟日本韩国似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或是像法国德国那样能被它拿捏住? 10月份这一个月的事儿就看得明明白白,从南海军机坠海到301调查升级,美国的挑衅一次比一次过分,可咱们的回应早就不是当年的“口头抗议”了,这主动权早悄悄攥在咱们手里了。 先说说中国这“忍”是怎么回事,可不是怕了谁,而是战略定力,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咱们一门心思搞发展,对美国的小动作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拿贸易来说,2019年签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时候,咱们答应额外采购美国商品,即便后来疫情冲击导致履约受影响,也没跟美国掰扯太多。 可美国呢?根本不把这种克制当回事,10月14号直接依据301条款,对中国造船、海运行业搞港口费限制,更过分的是,10月24号中美经贸会谈前,还放风说要启动新调查,摆明了是谈判前的极限施压。 这要是换了当年,咱们可能还会尽量协调,可现在不一样了,美方措施生效当天,咱们就宣布对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还把帮凶企业列了反制清单,商务部那话说得硬气:“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就是忍够了的信号,以前是给台阶下,现在是直接立规矩。 再看南海那档子事,更能说明问题,10月26号美军“尼米兹”号航母上的MH-60S直升机和F/A-18F战斗机,30分钟内接连坠海,5个人好不容易才获救。 这事看着是美军自己操作失误,可根子在哪儿?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说得清楚,是美方长期派舰机抵近侦察、炫耀武力,把南海当成了“冒险乐园”。 从2001年王伟烈士牺牲,到2022年F-35C坠海,再到这次双机连坠,美军在南海的挑衅就没断过,以前咱们除了抗议,最多是派舰机跟踪监视。 可现在呢?南海的岛礁防御体系早建起来了,美军机一来,咱们的雷达立马锁定,战机随时能升空应对,这次坠机后咱们说“愿提供人道主义协助”,话里藏着的是“你搞挑衅出事,责任自己担”的硬气。这就是忍与不忍的区别,忍的时候给你留面子,不忍的时候直接亮家底。 有人说中国不忍会不会真打起来?风险确实有,但主动权在咱们手里,咱们的忍是有底线的,核心利益上绝不含糊。 就像台湾问题,美国整天派议员窜访,卖武器给台湾,咱们以前是常态化军演震慑,现在直接划了“红线”,10月份解放军在台海的联合巡航,航母、战机、导弹驱逐舰全亮相,就是告诉美国:再越界试试。 反观美国,看似嚣张,实则心虚,这次南海坠机后,美军立马减少了抵近侦察频次,因为它知道真闹起来,在西太平洋它讨不到好。 商务部对付301调查的反制更能说明问题,咱们精准打击美国农业和能源出口,美国农场主和能源企业立马给白宫施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推迟新调查计划,这就是中国的底气,忍的时候能稳住发展,不忍的时候能精准反制,打不打、怎么打,从来不是美国说了算。 说到底,中美打不打得起来,关键看美国会不会踩破中国的底线,中国愿意忍,是因为和平发展符合咱们的利益,可要是美国把咱们逼到墙角,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动真格,或者搞全面技术封锁,那中国肯定不会再忍。 但这种“不忍”不是蛮干,而是有策略的反制,就像对付301调查那样,打在对方痛处,让它知道挑衅的代价,美国现在的处境其实很尴尬,想遏制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想军事威慑又怕擦枪走火,只能靠耍小动作试探,可中国早就把账算明白了,忍有忍的好处,不忍有不忍的办法,主动权始终在咱们手里。 那些觉得中国会一直忍下去的人,可以醒醒了,10月份这几件事已经释放了明确信号:中国的忍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妥协。 美国要是还把咱们当成软柿子,把咱们的克制当成理所当然,早晚得栽大跟头,咱们不想打仗,但也不怕打仗,什么时候忍、什么时候不忍,全看国家利益。 以前是“韬光养晦”,现在是“平视世界”,这心态的转变,就是最硬的底气,美国要是真拎不清,非要把风险摆在台面上,那咱们就奉陪到底,看看最后是谁先扛不住,毕竟,天塌不下来的底气,从来不是忍出来的,是实力撑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