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斯海默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时称,美国大量下层阶级甚至中产阶级民众对执政精英

烟雨评社 2025-11-03 11:53:21

米尔斯海默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时称,美国大量下层阶级甚至中产阶级民众对执政精英尤其是自由派知识分子极为不满。普通美国人很难支付住房成本和食品成本,更广泛地说,是日常生活成本。而这,都是因为统治精英即管理政府的人利用制度牺牲普通人的利益,中饱私囊。 要理解这种不满有多尖锐,先看看普通人的生活成本账单就知道了。美国住房成本在过去十年里涨得有多离谱?2024 年的数据显示,全美平均房价达到 47.5 万美元,比 2014 年翻了一倍还多,而中位数家庭年收入只从 5.4 万美元涨到 7.2 万美元,涨幅连房价的一半都不到。 更让人喘不过气的是房租,纽约、旧金山这些大城市,一居室平均月租超过 3500 美元,占普通工薪族月薪的 60% 以上,不少人只能挤在郊区,每天花 3 个小时通勤。 食品价格同样不友好,2025 年 1 月的统计显示,鸡蛋价格比 2020 年涨了 78%,牛奶涨了 45%,连最基础的面包、牛肉,一年里也涨了 20% 左右。 有民调机构做过调查,现在美国有 45% 的中产阶级表示 “每个月都要为付账单发愁”,28% 的下层民众需要靠食品救济券才能勉强吃饱,这样的日子,不满情绪怎么可能不累积? 而米尔斯海默说的 “精英利用制度中饱私囊”,在政策细节里藏得明明白白。最典型的就是住房领域的政策倾斜,2023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住房补贴法案》,表面上是帮普通人买房,实际上却给了房地产巨头大量税收优惠。 那些年营收超过 10 亿美元的房企,能享受最高 30% 的税收减免,而普通购房者的首付补贴额度,只比五年前提高了 5000 美元,根本赶不上房价涨幅。 更离谱的是华尔街的操作,2024 年美联储加息期间,不少投行一边游说政府不要出台房价管控政策,一边大量收购低价房源,然后加价出租,某知名投行一年就收购了 12 万套民居,把当地房租拉高了 25%,而这些投行的高管,当年分红平均涨了 40%。 食品领域的利益输送同样触目惊心。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已经变了味,2024 年联邦政府发放的农业补贴里,80% 都流入了营收前 10% 的农业巨头口袋,比如某跨国粮商一年拿到的补贴就超过 3 亿美元,而中小农户能拿到的补贴平均只有 1.2 万美元。 这些巨头拿到补贴后,不是想着降低食品价格,反而联手抬高收购价、压低售价差,2025 年初就有调查显示,美国玉米从农户手里收购的价格涨了 15%,但超市里玉米制品的售价却涨了 30%,中间的差价全被巨头赚走了。 更讽刺的是,这些农业巨头还会花钱游说国会,阻止对食品价格的监管,2024 年美国食品行业的游说费用达到 8900 万美元,比 2020 年多了 60%,而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普通消费者身上。 普通人的困境和精英的红利形成了刺眼的对比。2024 年美国最富有的 1% 人群,财富总量达到 45 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 40%,而底层 50% 人群的财富总和,只占全国的 2.5%。 更让人不满的是,这些精英还在通过各种制度漏洞避税,某科技公司 CEO 一年收入 13 亿美元,实际缴税税率却只有 8%,比普通中产的税率还低。 米尔斯海默在采访里提到的 “自由派知识分子”,不少人看似倡导 “公平正义”,却在为精英政策站台 —— 有大学教授一边写文章呼吁 “关注贫困问题”,一边拿着华尔街投行的咨询费,帮他们设计避税方案,这种双重标准,只会让普通民众的不满更强烈。 这种矛盾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的政策越来越向精英阶层倾斜,从减税政策偏向富人,到监管放松让巨头垄断加剧,再到游说制度让利益集团掌控话语权,普通人的声音越来越难被听到。 2024 年美国中期选举期间,有超过 60% 的选民表示 “感觉自己被政府抛弃了”,不少人甚至放弃投票,因为 “不管选谁,最后都是精英得利”。 米尔斯海默的这番话,其实是把很多人心里的不满摆到了台面上 —— 当普通人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而精英却在制度的保护下赚得盆满钵满时,社会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 现在美国社会的这种不满,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爆发,从街头抗议到工会罢工,再到民粹思潮的抬头,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普通人不想再为精英的利益买单了。 米尔斯海默在采访最后说,“如果这种制度性的不公不改变,美国的社会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这话或许不是危言耸听,毕竟当大多数人连住房和食品都快负担不起时,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约翰·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备受争议,但他对美国国内问题的诊断却一针见血。当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不再为公众利益服务,而是利用制度设计牺牲大众福祉时,社会契约便开始破裂。 信源:《南华早报》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