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乌克兰总统宣布 10月31日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

红楼背疏影 2025-10-31 18:16:48

最新消息 乌克兰总统宣布 10月31日消息,当地时间10月3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法案,批准从11月5日起把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延长90天,一直到2026年2月3日。(新京报) 这是冲突爆发以来的第12次延长,并非单纯的程序延续。在俄军刚宣布打击147个乌方目标、乌军刚收复两处定居点的胶着态势下,该命令背后折射出战场态势的胶着与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 当前战场的胶着态势,是延长战时状态的核心依据。10月27日俄国防部通报显示,俄军精准打击乌方铁路编组站、无人机车间等147个关键目标,单日击落116架无人机。 乌军同日宣布在奥切列季诺方向收复两处定居点,并派遣特种部队摧毁克里米亚三个雷达站。这种俄军打击关键基础设施与乌军局部反攻收复据点的对抗模式,是近半年战场的常态。 双方实力的微妙变化尤为关键。开战初期对"血战到底"持支持态度的乌克兰民众,如今支持率已从73%降至38%。 这一态势与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存在相似性。当时伊拉克与伊朗历经8年战争,双方国力消耗殆尽,在联合国决议出台后仍僵持一年才最终停火。 当前俄乌局势与之类似,双方均不具备彻底击败对方的实力,但率先让步将陷入被动。泽连斯基此次延长命令中,将动员年龄上限提高两岁的调整,正是通过强化人力保障维持战力,以获取谈判主动权的具体举措。 国际援助的收缩,是促使泽连斯基做出该决策的关键因素。美欧对乌援助曾保持高效稳定的供给节奏,当前则呈现供给效率显著下降的态势。 美国方面,特朗普作为潜在的第47任总统,已将推动俄乌冲突解决作为重要政治议程,其团队已与俄乌双方领导人沟通并计划介入谈判,这表明美国对持续大规模援乌的意愿下降。 欧盟虽推出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但因匈牙利反对,26国达成的援乌共识未能纳入官方决议,援助落地存在阻碍。 一组数据直观反映了援助缩水的现状:2024年乌克兰获得的美国援助较上年减少42%,欧盟承诺援助的到账率仅为58%。 泽连斯基政府的决策显然经过精密考量,90天的延长期限可支撑至次年春季——若能在此期间达成谈判成果最为理想;若谈判未果,亦可借助春季作战窗口强化战场态势。这种"以拖待变"的策略,是当前局势下的务实选择。 外界普遍将延长战时状态解读为"持续作战"的信号,这一认知存在偏差。泽连斯基此前已公开表态,若能获得美欧明确的安全保障,愿与俄罗斯开展谈判,并提及冲突可能在2025年结束。 俄罗斯方面亦释放谈判意愿,称愿意探讨"公平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双方核心分歧明确:俄罗斯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并承认现有战线,乌克兰则坚持安全保障与领土完整诉求。这种分歧本质上是利益博弈,战时状态正是乌克兰在博弈中的重要谈判筹码。 从战争形态演进视角看,这90天亦是智能无人作战模式的实战检验期。当前俄乌战场已脱离传统作战模式:美国企业的AI系统可实时分析卫星数据辅助乌军目标定位,俄军则通过无人机集群作战摧毁乌军弹药库等关键设施。 泽连斯基延长战时状态,亦有借助西方技术支持积累新型作战经验的考量,为后续谈判增添"技术筹码"。 从战略格局演进视角看,这90天可能影响欧洲安全格局重构。北约借俄乌冲突实现战略激活,芬兰、瑞典相继加入,但美欧战略分歧同步显现。特朗普政府表现出对俄缓和的倾向,甚至不排除放松对俄制裁的可能,这一倾向引发欧盟担忧。 冯德莱恩推动"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核心诉求是降低对美安全依赖、构建欧洲防务自主体系。乌克兰延长战时状态,亦是向美欧传递明确信号:若乌克兰局势失控,欧洲安全将直接承压。 2026年2月3日的期限节点,蕴含三重演进可能:最优场景为春季前达成谈判共识实现停火;中性场景为谈判未果但形成战场僵持,进入"冷和平"状态;最差场景为美欧援助彻底中断导致乌军战力崩溃。 从当前态势判断,停火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特朗普需通过推动停火积累政治政绩,普京寻求战略稳定,泽连斯基以保障国家生存为核心诉求,三方诉求虽存在差异,但"推动停火"已成为潜在的共识基础。 此次延长战时状态的决策,表面是作战状态的延续,实质是为和平谈判铺垫基础。泽连斯基政府正处于多重压力的平衡节点:需维持战场态势、巩固美欧支持、稳定国内民心。 未来90天的核心竞争焦点,将从战场攻防转向谈判桌上的利益转化。历经三年冲突,双方军民均对和平存在迫切需求,冲突的最终解决仍需依托谈判实现利益平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乌克兰再延长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90天 2025-10-31 07:10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0 阅读:51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