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大多都有一个共性!“神经兴奋性太高”不是根本原因,罪魁祸首是“它”

灵松谈育儿 2025-10-31 16:54:18

抽动症孩子,大多都有一个共性!“神经兴奋性太高”不是根本原因,罪魁祸首是“它” 最近这些年,随着医学知识普及,很多家长都知道,抽动症往往跟“神经兴奋性太高”有关。 很多治疗药物也都是围绕着“神经”这两个字,比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等。 但从我这30多年门诊经验来看,“神经兴奋性太高”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状态,一个表现出来的“果”。 这就好比一锅水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冒泡,我们看到的是水在翻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锅下面的火太大了。 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孩子“神经兴奋”的根本,往往跟“肝太旺”有关。 我知道,很多家长们一听到 “肝太旺”,可能会犯迷糊:肝不是负责代谢和解毒的吗?旺盛一点好像没啥问题吧。 其实不然,咱们中医讲的“肝”和西医不同,功能很广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的气机,让身体的气血和情绪都能顺畅、平和。 倘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顺,这股郁结之气就会在体内横冲直撞,化火生风;这股“肝风”一旦扰动经络,孩子就容易出现眨眼、耸肩等不自主的动作。 那孩子好好的,怎么会肝太旺呢? 原因其实挺多的,跟现在孩子的生活状态关系很大。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压力大,每天要写好多作业,周末还要赶各种兴趣班,心里总绷着劲,时间长了,肝气就容易郁结,慢慢郁久了就变 “旺” 了; 有的孩子饮食上不注意,爱吃油炸的、辛辣的,总喝甜饮料,这些东西吃多了容易生 “热”,热一上来也会助着肝气变旺; 另外,现在很多孩子晚上睡得晚,要么写作业,要么看动画片、玩玩具,而晚上是养肝的关键时候,睡不好,肝得不到休息,也容易出现肝旺的情况。 之前我的门诊上就有这么一个孩子,七岁的小男孩,叫航航(化名),非常聪明要强,但就是控制不住地眨眼睛、吸鼻子,紧张的时候尤其明显。 平时脾气也比较急,一点就着,晚上睡觉总爱踢被子。孩子舌头偏红,舌苔有点黄。 这就是典型的“肝火偏旺,引动了肝风”。肝火扰动了心神,所以脾气急,睡不安;肝风动在头面,所以抽动。 对于航航这样的孩子,我的调理思路就不是简单地镇静止抽,而是“清肝泻火,平肝熄风”,把锅底那把旺火撤掉。 中药方:夏枯草、菊花、白芍、柴胡、茯苓、白术、天麻、钩藤、炙甘草等。 同时我也跟天天妈妈说,光靠吃药不够,日常养护更重要。 我让她回去注意这几点: 1、每天尽量让孩子晚上八点半就睡觉,保证充足睡眠,让肝能好好休息; 2、平时少给孩子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多吃点清淡的,比如冬瓜、菠菜这些; 3、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作业别催太急,周末多带娃出去玩,让他肝气顺畅; 4、平时少让孩子看电子产品,屏幕光刺激也容易让孩子神经兴奋,加重肝旺。 结果坚持调理了2个多星期,航航妈妈高兴地告诉我,孩子眨眼睛的频率明显少了,脾气也平和了许多,晚上能睡得踏实了。 所以,我想跟各位家长说,孩子的身体是一个非常精妙的系统。 抽动就像那锅沸腾的水,我们看到水滚了,不能只想着往里加凉水,更要找到那个烧得太旺的灶火,把它调小。 当我们把孩子的肝气调顺了,肝火平息了,身体里的“风”自然就停了,神经也就恢复了平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

0 阅读:2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