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忽视的真相:科技博弈的终局,是能源大战! 你以为现在大家拼AI、拼芯片是

承影简史 2025-10-31 00:03:15

一个被忽视的真相:科技博弈的终局,是能源大战! 你以为现在大家拼AI、拼芯片是科技博弈的核心?错了,那些都是表面功夫,真正的根子在能源上。 就说现在最火的AI,看着是手机里、电脑上的智能程序,其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电老虎”。 训练一个大模型耗的电,够一个小城市用好久,谷歌要是把搜索全换成AI,一年电费就得赶上爱尔兰全国的用电量,接近三峡发电量的十分之一。 微软为了跑GPT-6,搭的超级计算机一启动,直接把当地电网搞出故障了,马斯克的公司训练模型,电网供不上电,只能临时拉35台燃气涡轮机来救急,还闹出了污染超标。 这已经不是“耗电”了,是“鲸吞”电力,你说电不够用,再牛的芯片、再强的模型不也白搭? 所以现在科技巨头们都疯了一样抢能源,早就不满足于等着电网供电了。 OpenAI一边跟英伟达、AMD签几百亿的芯片订单,一边直接在德州自建天然气电厂,给自己的数据中心供电;微软更狠,直接砸钱搞小型核能反应堆,想自己造电用。 彭博社都说了,现在企业都在自己搞发电,因为电网根本跟不上AI的速度。 这就很清楚了,算力的尽头是电力,科技竞争到最后,拼的就是谁能攥住能源的命根子。 再看全球最顶尖的博弈,中美现在明着暗着比的就是能源,尤其是下一代能源。 美国那边,科技巨头全下场了,谷歌砸钱搞核聚变,目标2030年落地;微软跟核聚变公司签约,要2028年发电并网;英伟达还投了比尔·盖茨的核能公司。 其实他们心里门儿清,抓不住能源,再强的算力都是空中楼阁。 咱们中国这边更不含糊,因为用电缺口实在太大了,每年新增的用电需求就超过5000亿度,相当于每年得新造5个三峡电站才够填窟窿。 就算砸1.2万亿在雅鲁藏布江建超级电站,一年也才发3000亿度,还是不够用。 2024年咱们的数据中心就耗了2500亿度电,这还只是AI时代的热身,再不抢能源,以后真要被动了。 所以咱们国家是举国之力在冲,“国家队”带头上,中科院的“人造太阳”设备,去年1月把1亿度的高温稳稳维持了1066秒,相当于给未来发电站装了个稳定器;中核集团的设备更厉害,离子和电子温度双双突破1亿度,已经能搞“燃烧实验”了,离发电越来越近。 今年7月干脆成立了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就是要把实验室里的技术赶紧变成能并网的电。 民营企业也没闲着,有家2021年成立的公司,才3年就造出了全球首个全高温超导的人造太阳核心设备,还计划2027年搞出更先进的型号,体积比美国的小30%,更划算。 还有些老企业,以前造盾构机打破国外垄断,现在直接成立核电子公司攻核聚变,家底厚得很。 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比拼,是真刀真枪的能源大战。 你想啊,核聚变要是成了,电价能低到离谱,咱们中科院院士都说了,未来电价可能每兆瓦时才25美元,到时候传统能源全得靠边站。 谁先搞成,谁就掌握了未来的电力命脉,科技发展就再也不用受限于电,工业、民生全跟着受益。 而且现在传统能源的格局也在变,咱们中国的光伏企业已经占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风电、光伏装机增速是美国的2.3倍,绿电成本比煤电还低。 美国以前靠关税打压咱们光伏,结果自己产业垮了,现在想追都追不上。 说白了,科技博弈的本质就是抢未来,而未来的一切都得靠能源驱动。AI、芯片、工业4.0,没有足够的、便宜的能源,全是纸上谈兵。 现在中美都在核聚变这条赛道上豪赌,科技巨头们都在自建能源系统,各国都在抢光伏、风电的产能和技术,这不是能源大战是什么? 以前大家觉得能源战是抢石油、天然气,现在早升级了,抢的是能驱动下一代科技的清洁能源、新型能源。 咱们普通老百姓可能不用懂那些复杂的技术,但得明白这事儿跟咱们息息相关。 以后电费贵不贵,家里的电器用着方不方便,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硬不硬气,都跟这场能源大战的结果挂钩。 那些说“科技拼的是智商”的,都没看到背后拼的是能源实力,这才是最被忽视但最真实的真相,而且这仗已经打起来了,谁也躲不开。

0 阅读:2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