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地下党员丁惟尊叛变,还要带着敌人去火车站抓人,他的妻子知道后,连忙说:“我要回娘家,让我和你一起去火车站吧!” 1985 年山东党史办的访谈室里,台灯亮着暖光。 81 岁的傅玉真指着老照片,突然开口:“1929 年高密火车站,我咳嗽三声救了两位同志。” 工作人员赶紧提笔,这是她首次细说那段锄奸往事。 “那天,我跟着惟尊去车站,心里早知道他要抓自己人。” 1929 年 3 月的青岛,清晨的风还带着凉意。 王复元走进丁惟尊家,声音压得极低:“去高密火车站抓接头的。” 傅玉真在厨房假装择菜,每句话都听得清清楚楚。 等王复元走后,她擦了擦手,走进堂屋:“我回高密娘家,你陪我去车站吧。” 丁惟尊抬头看她,没多想:“行,送完你我再办事。” 傅玉真 出生在高密一个贫苦家庭,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她带头组织女工罢工,要求涨工资。 面对工头的棍棒,她没退过半步,还教工友们认字、唱革命歌曲。 1928 年,经人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与丁惟尊结婚,一起搞地下工作。 她从没想过,曾经并肩的丈夫,会变成背叛同志的叛徒。 第二天清晨,傅玉真和丁惟尊坐上去高密的火车。 她靠窗坐着,手悄悄摸进随身的布包,攥紧里面的小纸条。 纸条上是组织提前告知的接头暗号和四位同志的特征。 火车快到站时,她把纸条塞进鞋底,又拔下发簪握在手里。 “我去买包糖给娘,你在这等我。” 她对丁惟尊说。 傅玉真刚走几步,就看见四位同志往约定的柱子旁走。 她急中生智,故意把发簪掉在地上,弯腰去捡时轻轻咳嗽三声。 两位同志立刻停下脚步,转身钻进人群,顺利脱身。 另外两位没反应过来,被埋伏的特务抓住,押上了警车。 丁惟尊一看就明白,冲过来拽住傅玉真的胳膊:“你敢通风报信!” “我没有,我只是不小心掉了发簪。” 傅玉真假装害怕。 丁惟尊不信,逼着她:“跟我一起叛变,不然我杀了你!” 傅玉真心里清楚硬顶没用,点头:“我听你的,别伤害我。” 她知道,只有先稳住丈夫,才能找机会联系组织。 回到青岛后,丁惟尊派人盯着傅玉真,不让她出门。 她表面顺从,暗地里却在寻找机会。 有天,她趁看守不注意,把写有 “丁惟尊常去三义栈喝茶” 的纸条。 塞给了来送菜的老周 —— 老周是组织的外围联络员。 三天后,中央特科锄奸队员张英就找上了门。 张英假装是 “新来的同志”,要跟丁惟尊谈 “重要任务”。 丁惟尊起了疑心,傅玉真赶紧打圆场:“他是我娘家亲戚,可靠。” 丁惟尊想立功,跟着张英出了门,刚拐进小巷就被击毙。 傅玉真听到枪声,心里松了口气,却没敢表露半分。 她知道,还有更大的敌人 —— 王复元没解决。 王复元得知丁惟尊死了,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他竟还来找傅玉真,假惺惺地说 “要替丁惟尊报仇”。 傅玉真忍着恶心,假装悲伤:“我一个女人家,全靠你了。” 她故意多次请王复元来家里 “商量对策”,让张英摸清他的习惯。 还打探到王复元每周三都会去中山路的皮鞋店买鞋。 1929 年 8 月 16 日,傅玉真把情报告诉张英。 张英带着队员在皮鞋店周围埋伏好,等着王复元出现。 上午十点,王复元大摇大摆走进店里,低头挑鞋。 张英突然冲进去,对准他连开三枪,王复元当场毙命。 特务赶来时,张英和队员早已混在人群里消失不见。 锄奸行动成功后,傅玉真按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 她在上海负责传递机密信件,多次躲过巡捕的搜查。 有次为了保护文件,她把文件藏在发髻里,走了三公里路。 1933 年,她被调往江西苏区,参与妇女运动,教老乡们认字。 长征时,她主动申请加入,跟着大部队翻雪山、过草地。 抗战爆发后,傅玉真去了延安,在边区妇联工作。 她教妇女们识字、做针线活,还组织她们支援前线。 有次,她带领妇女们连夜赶制了两百多双布鞋,送往前线战士。 1945 年抗战胜利后,她又跟着部队转战多个地方,直到新中国成立。 1949 年,傅玉真回到山东,在省妇联担任干事。 同事们只知道她是 “老革命”,却没人知道她的锄奸经历。 她从不主动提过去,儿子问起父亲,她只说 “父亲牺牲了”。 退休后,她住在济南的老屋里。 1992 年,傅玉真在济南家中安详离世,享年 88 岁。 她的葬礼很简单,只有家人和几位老同事参加。 如今,山东党史馆里保存着她当年用过的发簪和布包。 她用一生证明,信仰能让人在绝境中,做出最坚定的选择。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姑嫂锄奸!高密傅家姑嫂一心向党大义灭亲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出卖邓恩铭的叛徒是谁?其最终下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