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灭亡,就不要开战!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攻击美国士兵,不要动美国领土。 在美国对华战略的讨论中,一种“选择性避险”的矛盾心态日益显现。它一面煽动对抗,一面又极度恐惧冲突反噬自身,勾勒出一幅充满焦虑的图景。 2023 年初迈克・米尼汉那份凭 “直觉” 断定 2025 年开战的备忘录,逼着五万部下练 “瞄准头部射击”,狠话放得比谁都硬气,可转头美国媒体就急着喊 “别攻击美国士兵、别动美国领土”,这前后反差简直像刚撸起袖子要打架,突然想起自己没穿护具。 美国在煽动对抗上从来没省过力气,2024 财年掏出了 8860 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差不多占了全球军费的四成,其中单单给印太司令部就划了 153 亿美元,比上一年多了近 40 亿,涨幅超过 26%。 他们在咱们周边布下了近 400 个军事基地,把航母打击群、导弹防御雷达这些宝贝疙瘩都往日本塞,还在国防授权法案里写满了挺台条款,又是定期军售报告,又是搞美台联合训练,甚至连从台湾撤人的计划都在更新。 更有意思的是,五角大楼三号人物科尔比还逼着日澳签 “台海作战承诺书”,把义务分了三六九等,从共享情报到直接参战,恨不得让盟友先把生死状画了押,自己却揣着 “战略模糊” 的老底不肯松口。 可这套拉帮结伙的把戏没玩明白,反而暴露了心虚。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直接甩脸子,说参不参战得当时政府说了算,压根不接提前承诺的茬;日本也拿宪法当挡箭牌,对着 “台海有事” 的问话顾左右而言他。 这些盟友心里门儿清,澳大利亚三成出口都靠中国,日本七成石油得从台湾海峡过,真打起来供应链断了、能源道堵了,自家经济就得海啸,谁也不愿替美国当挡箭牌。 美国搞的 19 国 4 万人 “护身军刀演习” 看着热闹,其实更像一场没人捧场的独角戏,科尔比还嘴硬说 “坦率对话不被欢迎”,殊不知人家早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大哥自己都没说死要保台湾,凭啥让小弟先卖命? 军事上喊得凶,经济上却早就怕了反噬。之前搞关税战,以为能拿捏住,结果中国一暂停进口美国农产品,那边就炸了锅。 美国农产品运输联盟直接说行业陷入 “全面危机”,有家木浆出口商 6400 吨货堆在仓库里烂掉,草料商裁员四分之一,中美船舶运输量同比跌了 44%,不少农产品价格拦腰砍了两成。 科技战也是同理,一边给芯片出口套枷锁,一边看着英特尔、高通这些巨头通过半导体行业协会拼命游说,求着政府放松限制 —— 毕竟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谁也舍不得真丢掉,这种又要打压又怕吃亏的样子,着实有点滑稽。 更戳穿底气的是美军自己的盘算,嘴上说要开战,私下兵推早就算出冲绳、关岛的基地撑不了几小时。这边米尼汉让士兵练瞄准,那边连盟友都看明白 “美国是想让别人站前排挨打,自己在后面看戏”。 反观解放军的 18 小时台海封锁演练,靶区连起来像张拉满的弓,正好扼住美日可能的驰援航线,PHL-191 火箭炮和东风导弹的部署,更是把威慑摆得明明白白。 这种时候美国媒体跳出来呼吁 “别攻击美军、别动领土”,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的基地和士兵脆得很,真冲突起来根本扛不住,之前的强硬表态全成了纸老虎。 说到底,美国这套 “又要挑事又要避险” 的操作,本质上是霸权焦虑下的自欺欺人。既想靠军事围堵、经济打压遏制中国,又怕真撕破脸后,自己的军事基地遭打击、国内产业受重创、盟友还跑光了。 就像个爱惹事的街头混混,撩拨完别人赶紧喊 “你可别真打我”,这种充满矛盾的焦虑图景,早就把他们色厉内荏的底色暴露得一干二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