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醒梦中人!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突然警告:如果中美开战,对方只需要发射15枚

红楼背疏影 2025-10-30 18:16:38

一语惊醒梦中人!美国国防部长赫格赛斯突然警告:如果中美开战,对方只需要发射15枚高超音速导弹,20分钟究竟灭掉美国10艘航空母舰!太可怕了! 很多人认为赫格赛斯是在博取同情以争取军费,但结合最新军事动态分析,这更像是对现实差距的客观承认。 关键在于高超音速武器的“非对称优势”:速度超5马赫,相当于每秒飞行1.7公里,20分钟内可覆盖数千公里作战半径;更关键的是具备中途变轨能力,美军现有反导系统难以预判其轨迹。2024年5月,美国陆军在夏威夷的高超音速导弹试射才首次成功,而中俄早已形成实战部署能力。 美军的焦虑还体现在装备改装计划中。2024年底开始,美军拆除“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隐形舰炮,加装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管,以此追赶技术差距。但这种应急性改装需到2027年才能完成测试,当前面对成熟的高超音速打击体系,美军确实存在能力短板。 美军10艘尼米兹级航母曾是全球霸权的象征,单艘造价超600亿美元,搭载近百架战机,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摧毁”的存在。但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直接改写了海战规则,这不是第一次军事技术颠覆传统战力。 回溯历史,二战时战列舰的巨炮曾统治海洋,直到航母舰载机出现,日本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才宣告“巨炮时代”落幕。如今的航母正重蹈覆辙,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反导系统针对传统导弹设计,面对能掠海飞行、变轨机动的高超音速导弹,拦截成功率几乎为零。 更关键的是打击效率的天壤之别。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动用350架战机才重创8艘美军战列舰;而现在15枚高超音速导弹,每枚携带常规弹头就能瘫痪一艘航母——要么击中甲板让战机无法起降,要么摧毁动力系统使其丧失机动性,20分钟完成打击完全符合战术逻辑。 美军自己也心知肚明。哈德逊研究所分析师布莱恩·克拉克直言,美军过去二十年误判了军事发展趋势,把重心放在“由海到陆”的对地攻击上,如今面对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只能仓促补课。 赫格赛斯的警告,本质是霸权国家面对力量平衡变化的应激反应。自冷战结束后,美军凭借航母优势在全球横行,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航母战斗群都是开路先锋。但现在,高超音速武器让“离岸平衡”战略难以为继。 从技术发展脉络看,美国并非没有研发能力,而是错失了先机。美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高超音速武器研究,但因多次试验失败和战略误判,部署时间一推再推,陆军原计划2023年列装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直到2025财年末才有望实现初始部署。 反观中俄,俄罗斯2025年初已成功试射海基“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500公里,速度达9马赫;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体系化发展已较为完善,形成陆、海、空多平台发射能力。这种差距使美军首次面临“攻难破防、防难御攻”的困境。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本想靠航母威慑地区国家,但赫格赛斯的言论相当于承认:这套老办法不好使了。当高超音速武器让航母失去绝对优势,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只能重新调整,地区力量平衡正在悄然倾斜。 “灭掉10艘航母”并非指击沉,而是使其丧失作战能力。现代航母有严密的防护设计,想直接击沉需要核弹头,但常规高超音速导弹的精准打击,足以让航母退出战斗,这对海战的影响同样致命。 其次,美军不会坐以待毙。除了改装“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美军还在加速研发高超音速防御系统,同时调整航母部署模式,从过去的“集中部署”改为“分散行动”,试图降低被批量打击的风险。但这些措施都需要时间,短期内美军仍处于被动。 从外交层面看,中方早已明确表态,反对阵营对抗和“中国威胁论”。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赫格赛斯时就指出,美国才是破坏亚太稳定的最大因素,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赫格赛斯的警告,更像是一种军事威慑的“话语博弈”。 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会引发短期的力量失衡,但最终都会形成新的战略平衡。火药的发明让骑士阶层退出历史舞台,核武器的出现让大国不敢轻易开战,高超音速武器的作用同样如此。 赫格赛斯的警告,实则揭示了关键趋势:霸权主义的军事基础正在瓦解。当传统优势武器被新技术克制,军事威慑的可信度下降,大国之间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必要性便会上升。 特朗普政府如果真听懂了这番警告,就该放弃“印太战略”的对抗思维。美军与其花费巨资改装军舰、追赶技术差距,不如坐下来与各国协商建立新的军事互信机制。毕竟在高超音速武器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独善其身,零和博弈只会让所有人陷入风险。 2025年的当前阶段,赫格赛斯的言论更像是一次警示:军事技术的发展不会偏袒任何一方,霸权逻辑终将被时代淘汰。 15枚高超音速导弹的威慑意义,并非引发战争,而是让各国认清现实——和平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任何试图依靠军事优势推行霸权的做法,最终都会被技术发展和历史潮流所摒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