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凄凉感!”10月29日,重庆,两江新区的一家诊所,医生趁着诊室没有其他病人,顺手拿起二胡拉了一曲,网友:这算不算是“音乐疗法”的一种?[得意] 患者汪先生身体不适在诊所输液的第二天,当时诊所里很安静,只有他和医生,医生在完成手头工作后,利用这段空闲时间练起了琴。 独自输液时听到二胡声,感觉氛围顿时不一样了,汪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觉得“有一点悲凉”。 医生在忙碌间隙培养自己的爱好,既是一种个人调节,也让原本严肃的医疗空间多了些生活气息。 类似的场景在各地的社区诊所并不少见,有的医生会在休息时看书,有的会打理窗台的绿植,有的则会和熟悉的患者聊上几句家常,这些细节让冷冰冰的医疗场所变得更有温度。 这位拉二胡的医生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样本,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休息的前提下,医务人员的个人爱好是否可以成为改善医患关系的一种纽带? 看了重庆这位大哥在诊所里边输液边“欣赏”医生二胡独奏的经历,网友们可是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这画面实在太有代入感,评论区瞬间变成了故事会和观点碰撞的现场。 “好家伙,二胡一响,本来觉得就是个小感冒,瞬间感觉自己的人生故事都能拍八十集连续剧了。” “医生这是给你上了个‘沉浸式输液’套餐,背景音乐自带伤感buff,疗效好不好不知道,但emo的疗效肯定是达到了。” “建议医生下次接点喜庆的活儿,比如拉个《今天是个好日子》,说不定病人好得快!” “这场景反而让人觉得这位医生很真实、很可爱。” “能在工作间隙保持自己的爱好,说明这是个有生活情趣的医生,比一直冷着脸刷手机的强多了。” “医生不是冰冷的看病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业余爱好的人。” “听听音乐还能分散注意力,缓解输液时的无聊和紧张,算是一种非正式音乐疗法。” “诊所毕竟是看病养病的地方,首要的是安静和让人放松的环境,最好还是回家练习吧。” “病人身体本来就不舒服,需要静养,二胡声音比较悲凉,可能会让一些情绪本就低落的患者感觉更难受。” “医生的爱好应该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前提下进行,或者选择在真正的休息时间、离开诊疗区进行练习。” 如果您是那位输液的患者,您是希望医生安静一点,还是觉得有段二胡伴奏也挺有意思??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经历! 信源:海报新闻



